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记者体验职业电子竞技玩家 在网络世界里“战斗”
2006-06-02 11:00:47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郝欣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6月2日电 职业电子竞技玩家、形象设计师、售楼先生、芳香保健师、营养师、临时代驾员……经济快速发展让社会分工日益细化,大批新兴职业应运而生。新职业的诞生和成长,不仅仅记录了职场发展的轨迹,更折射出社会的变迁。新职业在悄悄改变生活,那么,你了解这些新职业吗?你知道从事这些职业的人们有着怎样不同的生活吗?你是否也想成为其中的一员?为此,记者走近这些从事新职业的劳动者,体验他们多姿多彩的生活。

  压低枪管、屏气凝神地等候,突然一个箭步跃过前方的障碍物,精准地几个点射,电光火石间击毙敌人。看到这些,你一定认为这是特警队员的战斗场景,其实这是几位职业电子竞技玩家在紧张地训练。昨日,记者带着好奇走近了一个职业电子竞技战队,成了他们战队中的一员,体验他们用鼠标在虚拟世界里打拼的精彩人生。

  上午9时,记者来到市电子竞技运动基地,这里有一支由5名男孩组成的电子战队,他们正备战即将在沈阳举行的一个国际性电子竞技大赛。记者跟随战队的5名男孩进入了训练室,“调试机器”战队队长下达了第一个命令,队员们默默打开电脑,对各项数值进行调节。队长在记者身边解说:“每个职业电子竞技运动玩家都有自己的固定习惯,鼠标的速度有多快、屏幕的亮度有多高,甚至电脑屏幕是什么角度、椅子高低是否舒服,这些都可以成为影响比赛成绩的因素。”调试完毕,队员各自进入游戏进行个人训练。记者第一次参与射击竞技,射击时总是枪口乱颤,队长在一旁指导,“不要紧张、手要稳、点击时不要按住鼠标不放,尽量射击敌人的要害。”经过一个多小时的个人训练,记者感觉好多了。不知不觉一上午的训练结束了。午餐非常简单———盒饭,经过了一个上午的“苦战”,大家吃得狼吞虎咽。

  午休间隙,记者同21岁的队友王营博聊了起来,他是一年前成为职业电子竞技玩家的。家人起初强烈反对,小王的父母认为这就是游戏,是玩儿,根本不是工作,不能糊口。最后,当小王把比赛的第一笔奖金送到他们面前时,他们才逐渐接受,承认电子竞技也是工作。

  午休结束,战队通过网络服务器同外省的一只强队进行了一场训练赛。比赛还没开始,训练室内的氛围就紧张起来。由于记者第一次参加比赛,连连出现失误,不过靠队友的出色发挥,战队赢得了比赛。

  14时,记者结束了体验,离开时战队的5名队员还在进行训练,这样的训练他们每天要进行9个小时以上。临别时,记者问起他们对想当职业电子竞技玩家的年轻人有什么好的建议,队员们说:从事职业电子竞技的黄金年龄是17到25岁,因此希望有志从事这一职业的玩家要慎重,如果觉得自己有天赋、不怕辛苦、对电子竞技有着足够的热情,那么当一名职业玩家还是很有前途的。

  链接

  2003年11月18日,国家体育总局宣布电子竞技运动成为我国正式开展的第99个体育项目。至此,电子竞技运动经过短短两三年的发展,终于由边缘产业跻身体育竞技。职业电子竞技玩家,是指由企业或俱乐部作为赞助商提供工资,供其训练比赛的专业玩家。他们的收入由赞助商提供的工资和比赛奖金两方面构成。目前,国内电子竞技玩家基本工资大约在1000元左右,部分地区在500元到600元间。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