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3日电 曾为国家农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友谊农场,如今被列为国家首批建设的15个“科教兴农和可持续发展”综合示范县(场)之一,再次担起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任。
据悉,全国垦区只有新疆农垦兵团4师76团和友谊农场两家跻身此行列。友谊农场是黑龙江垦区、也是我省唯一担此重任的单位。
被誉为“天下第一大场”的友谊农场始建于1955年,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四十余年来,带着党和国家交给的“出经验、出粮食、出人才”的光荣使命,靠着北大荒特有的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到今天这个场已发展成为拥有140多万亩耕地,10多万人口的我国规模最大和机械化程度最高的一个大型国有农场。
建场以来,累计生产粮豆592.8万吨,为国家上交商品粮491.8万吨,商品率达到83%。同时承担了大量的国家、省、农垦总局的重大科研课题,其数量和层次均为全国之最。其中,友谊农场五分场二队成为我国北方旱粮区农业现代化综合科学试验基地,被列为中国现代化农业的窗口,曾接待全国各地的参观者2万人次。1996年,友谊农场三分场八队又成为我国北方寒地水稻生产全过程机械化试点单位,又为垦区乃至全省、全国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到目前为止,该场的畜牧业产值和水稻、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已分别占农业产值和种植业面积的三分之一,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格局;在农业产业化运作上,已建立起小麦、大豆、玉米、水稻深加工企业,并形成了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链,其中,年种植40万亩的小麦已实现全部就地加工转化。在实施科教兴场上,建立起了3个旱作农业和22个水稻高科技示范园区,仅近几年就推广应用新技术44项,更新1002型等大马力拖拉机和农机具783台件。同时,还为国家培养输送了大批的农业管理和科技人才。
按着农业部确定示范场的标准,示范场必须具有区域优势和地方特色,有公认的或潜在的优势产业和知名农产品,并在农业产业化方面已具雏形。农业部经过多方审核,认为经过40多年开发建设的友谊农场有能力、有条件完成建设综合示范场的任务,具备创建综合示范场的条件,并将其列我国第一批启动建设的“科教兴农和可持续发展”综合示范县(场)之一。“科教兴农和可持续发展”综合示范场(县)的建设将给友谊农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随着注入农场的技术流、信息流、物资流、资金流的加大,友谊农场将更为开放,与外界对接的也更为广泛和紧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步伐更为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