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5日电 题:齐重数控装备公司自主创新启示录
在齐重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大楼内,有一处安静的办公区———技术中心。正在这个中心工作的110名科技人员,他们研究的东西不是齐重数控现在生产的机床,而是一般人很少听说的新一代高速立车、百吨级核乏燃料储运屏蔽容器等新产品。
如果说过去的一切努力为了紧追紧赶,今天,技术中心这个小小的平台已透露出齐重数控对超越自我的渴望,是齐重数控迈向机床领域科技前沿的标志。正如公司党委副书记王俊峰所言:“引进技术固然重要,但更多地应是开发自己的核心技术。外补强身,更要自我健身。”
在齐重数控采访,记者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是:“20年后,我们将成为美国的‘通用’,日本的‘三菱’。”
人才是创新的法宝
在机床制造的核心技术领域,发达国家一直保持着垄断。为了打破这种垄断,齐重数控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全神贯注地致力于开发自主品牌,打造竞争利器。
自主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党委组织部部长兼人力资源部部长周艳春说,齐重数控对人才一直“高看一眼”。2000年以后,当企业原有的技术人员月薪四五百元时,他们大胆地进行薪酬制度改革,按“市场价”月薪1000元招来大学生120多人。
如今,这些人挺起了齐重数控创新发展的脊梁。在齐重数控技术中心的110人中,80%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
放远眼光,齐重数控在青年人才的培养上不惜花“血本”。2万元培养研究生,企业拿出1.6万元;选拔青年专家,每月给予100~120元补助……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设计室里都安装着空调,环境清新舒适,但行政办公楼却没有这样的待遇。“即使有钱也不安。”
随行的公司党委副书记王俊峰说:“这是在制造一种差距,让广大职工充分感受到人才的与众不同和企业对人才的重视。”
好政策吸引好人才。今年即将毕业的哈尔滨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左勇志与企业签订了合同。这个家在鸡西的小伙子却跑到齐齐哈尔“扎根”。他笑呵呵地告诉记者:“我的一些同学去南方了,可我却选择了这里。工厂一对一的培养方式让我很感兴趣,我希望自己快速成长起来。”
令人憧憬的是,这些年轻人将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使老国企变得年轻起来。
管理是创新的利器
齐重数控人心里装着一句话:“从追踪到赶超,从跟跑到领跑,需要全力一跃,这一跃就是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是齐重数控向前发展的重要引擎。为了实现自主创新,技术和管理手段创新显得尤为重要。为此,齐重数控通过引进美国DLL公司的网络系统和UG绘图软件,应用CAD、CAPP、三维动态仿真的现代化手段搭建了信息化和数字化设计、科研平台。公司还投入巨资在国内机床行业首家成功实施ERP资源管理,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优化,达到了资源的高度共享。这些高科技手段使企业的创新发展如虎添翼。
为了使技术创新成果迅速转化为产品,几年来,齐重数控投入了大量的技改资金,先后建成了亚洲最大的超重型装配车间、国内最大的数字化机加车间和大型装配车间,相继购入了18米数控龙门铣镗床等大型把关设备100多台,使公司的生产制造和技术创新能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装配二厂,职工刘志强指着自己身边快速旋转的机器,颇为自豪地告诉记者:“以前的设备没这么好,工作效率也没有这么高。过去要用三四天干的活儿,现在一两天就干完了。”
近3年来,齐重数控已累计投入技术创新资金8000多万元,技改资金2亿多,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蓄足了后劲。
勇夺“春燕”奖
齐重数控人至今仍常常想起那一幕:在上海2006中国数控机床展览会上,当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总干事长吴柏林看到齐重数控展出的一款气势宏伟的数控重型卧式车床时,高兴地说:“这是为中国装备业提气的产品,是挺起民族工业脊梁的产品。”
在这次展览会上,齐重数控参展的产品受到了机床行业领导、专家以及中外客商的关注和高度评价,分别夺得春燕奖一、二等奖,成为这次展会上最为耀眼的明星。中国机床业的泰斗、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梁训瑄这样评价:齐重数控产品已进入当代发达国家同行业的第一方队。
齐重数控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迅跑着。它要以自己的身躯,挺起民族装备业的未来。
装备制造业要走自主创新之路
有专家称,“装备制造业的落后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的‘阿喀琉斯’之踵”。
古希腊神话中,阿喀琉斯刀枪不入,而脚后跟却是致命的弱点。当箭射中他的脚踵时,英雄的生命就此结束。将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喻为阿喀琉斯之踵,无疑是在揭示业内一个基本的共识: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研发能力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东西少。目前,装备制造业还没有完成承担起“装备中国”的重任。
号称“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动机”的装备工业,怎样才能强有力地“发动”起来呢?
齐重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令人眼前一亮。尽管企业发展风风雨雨,但他们执着地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前进。这种执着,成就了企业今天的发展,也昭示着企业明天的辉煌。
自主创新是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中国要通过自主创新提升经济和科技水平,装备制造业也必然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在这方面,齐重数控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也许用不了多久,我们就可以自豪地对世界宣称:中国的装备制造业不是“阿喀琉斯之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