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旧)科技·卫生
搜 索
为花为叶应相扶 完善自我创业绩--记工程院院士林尚扬
2006-06-06 16:52:40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林尚扬
林尚扬

  东北网6月6日电 题:崇高的人格,朴素的追求——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焊研所高工林尚扬

  记者高长利

  林尚扬,曾任哈尔滨焊接研究所副总工程师,著名焊接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40多年来,累计完成25项重大课题,共获得国家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和部委级科技进步奖11次。曾兼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秘书长、国际焊接学会中国委员会主席。曾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5年,获中国焊接终身成就奖。

  一系列的荣誉面前,林尚扬谦虚而朴实。“我一直将自己定位为工程师。工程技术和科学不同,是为解决生产上的实际问题服务的。如果说我的发明确实解决了一些生产中的难题,那么只能说我是一个合格的工程师。再高一点说,算得上是一个比较好的工程师。”林尚扬不习惯别人称呼他为院士或者科学家。

  “在焊接科研工作中,我是根据不同时期国家建设的需要,不断地变化着自己的研究方向”

  1932年,林尚扬出生在福建鼓浪屿。说起自己的成长历程,林尚扬给记者细数了三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选择。1948年,出于“在中国人办的学校念书”的单纯想法,他放弃到香港上学的机会,只身前往广州就读。“没有这个转折,也许不会有今天的我”,林尚扬这样评价自己的第一次选择。1950年底,林尚扬不顾家庭反对,投笔从戎参加解放军。参军经历使林尚扬逐步认识到自我完善的必要性和如何完善自己,锻炼了思维方法和表达能力。“这段经历奠定了我以后发展的坚实基础”。1956年,林尚扬放弃转业到地方当干部的组织安排,以自己的实力考入哈工大,原本想学机械制造,为发展祖国工业尽力。“焊接是一门新的学科,目前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老师一句看似简单的话让他再一次做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选择。他转报焊接专业,从此与焊接结下了不解之缘。

  1961年,林尚扬从哈工大毕业后来到了哈尔滨焊接研究所。他细心观察和分析一些“老”工程技术人员所取得的成绩,从中归纳从事科研工作的方法:广泛收集资料,亲自进行试验,仔细观察分析,理论联系实际,总结经验抓规律。就这样,林尚扬很快进入角色,并走上了一条取得成功的道路。

  林尚扬的第一个成果就带有创新性。60年代初,他采用反常规的深渣池电渣熔炼方法获得微碳纯铁,并制出我国第一批含碳量0.02%的超低碳不锈钢焊条。从此,林尚扬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一走就是40多年。60年代末,他主持研究成功4种屈服强度400~600MPa低合金高强度钢用的埋弧焊丝和电渣焊焊丝,用于大型氨和尿素合成塔的焊接。这些焊丝已被列入国家标准,至今仍在使用。70年代,发明水下局部排水CO2气体保护半自动焊方法,使中国水下焊接技术跃入世界先进水平行列,曾参与海上采油平台等十多项重要结构的水下焊接施工。80年代,发明双丝窄间隙埋弧焊方法,解决了特厚钢结构焊接的质量与效率的矛盾以及焊接自动化问题。已经在我国重点骨干企业推广应用近60台套,参与了60万千瓦电站锅炉汽包和重达2060吨的超大型反应器等关键产品的焊接。90年代,为企业完成多套机械化、自动化焊接专机和焊接机器人工作站的研制任务。2000年以来,从事大功率固体激光焊接与切割技术和生产成套设备的研究。2003年,完成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中国焊接生产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总结报告已提交国家科技部等部门。2006年,完成工程院咨询项目“先进制造发展战略”中焊接行业自主创新战略研究子课题。目前主要从事激光焊接技术的研究。

  “在焊接科研工作中,我是根据不同时期国家建设的需要,不断地变化着自己的研究方向,先后从事过焊接材料、焊接工艺、焊接设备等方面的研究。我没有更多的选择,只能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争取新的突破,新的发现。”在攻克科研难关和自主创新的道路上,林尚扬随时接受祖国的召唤。

  不断创新,不断出新的林尚扬也有着自己的困惑。明明技术上有把握,可是在推广上却处处受制。为此,身为省政协委员的林尚扬在不同场合大声疾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这并不意味着企业自己关门搞创新,创新仅依靠一个单位的单打独斗是不够的,应该广泛而充分地组合各方面的力量,形成“整体合力”,在广泛的领域促进并实现有效的产学研联合。

  “自觉的去克服自身的缺点,不断完善自我,才能开创一个良好的、稳定的科研环境”

  秦国梁是哈尔滨焊接研究所的第一个博士后,谈及林尚扬对自己的影响,他非常感激。“我是1998年入所的,8年来,林老不断的鼓励我们,激发我们的创造力。林老的预见性强,在学科发展上有洞察力,他在把握了大方向后,大胆的放手让我们去做,给我们创造了机会和空间。在科研过程中,他一旦发现了问题,就给我们指出来,并及时给予指导。这对我们年轻人的科研经历来说是极其难得的。”

  林尚扬学风严谨是出了名的。他带的博士、硕士的毕业论文,林尚扬都要亲自给改,并且认真细致到每一个标点符号。他的博士生林一群就清楚地记得,自己的毕业论文林老就亲自给改了十一遍。哈尔滨焊接研究所总工程师杜冰也清楚地记得,1994年他陪着林尚扬去韩国作学术报告。杜冰的报告时间为一个半小时,全部是英文发言。他作完报告,满以为能够获得林尚扬的赞扬。可是林老却毫不客气地指出,报告里有10个专业方面的单词发音不准,并且一一的把这十个单词给指了出来。“创新需要三个条件,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能够激发创新意识,具备超强敏锐的目光能够发现创新点,有一支由学科带头人带领的具有坚韧不拔品格的团队。我们焊研所能够有今天的成绩,是和林老崇高的人格魅力分不开的。林尚扬言传身教,先后带出了几十名技术骨干,为焊接研究带出了一支优良的团队,为研究所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哈尔滨焊接研究所副所长何实这样评价林尚扬。

  2004年4月22日,是林尚扬72岁的生日。他回首自己走过的道路,用了四句话来概括:人生七十已不稀,知人知己却不易。为花为叶应相扶,完善自我创业绩。几十年的科研生涯使林尚扬深刻体会到,必须重视团队的团结协作。没有一个团结协作的团队,团队中的每一个人没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就谈不上什么科研了,也很难出成果。人往往容易发现别人的缺点,而很难看清自己的不足。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缺乏设身处地地考虑他人或全局的需要。这是障碍团结的主要原因。林尚扬不仅对自己做到自省,也以自己崇高的人格影响着身边的人。

责任编辑:刘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