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7日电 省政协委员、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张国杰及省政协提案办调研员刘大志,连续多日对早市缺斤少两问题进行调查并详细记录。他们的提案得到有关部门答复后,昨日,他们再去早市暗访,发现并没有像提案答复得那样“规范管理”,反而有所退步。
日前,张与刘连续多日到香坊区六顺街早市、亚麻厂早市、“李范五花园”等早市购物调查。为调查准确,他们只买整斤的蔬菜、水果和食品,然后回家重新计量,并进行记录。结果发现,小商贩们普遍在电子秤上做手脚,缺斤少两。如在亚麻厂早市上买0.5公斤油条,小贩嘴上说“多给你点儿”,电子秤上也明明高了一格,但10分钟后回家一称,却正好少2两。
张国杰说,在香坊区六顺街早市上,有的小商贩为了揽客,悄声对他说:“就我这儿卖东西是足斤足两的,其他人都少秤。”张说,可以想象,小贩们普遍缺斤少两已成为彼此之间公开的“秘密”了。而他多次在该早市买菜,没有一次是足斤足两。
刘大志说,这些年来,他几乎天天逛早市。但是,见到市场管理人员的“作用”就是收费,再就是扎堆一起闲侃“大山”,近两年上岗时连制服都不穿,从来没见到过他们认真检查一下商贩们的电子秤,纠正小贩们违法违规行为。
为此,张国杰特别写了一份《哈尔滨市早市售货缺斤少两现象极为严重建议有关部门要立即管一管》的提案。日前有关部门对该提案给予了答复,并承诺清理整治“黑心秤”、在早夜市明显位置设置公平秤及投诉电话等措施,以保护消费者权利。
昨日,张委员与刘大志再次到六顺街早市调查,发现原来设置的公平秤也不见了,更别提什么投诉电话。而买了1公斤樱桃回家一称,少了3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