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8日电 “准备——1、2、3,发射!”随着工作人员的口令,在巨大的轰鸣中,4枚火箭弹呼啸着相继飞上天空,瞬间消失在云层里。五六分钟后,6公里外的阿城市新华乡下起雨来,农民们兴高采烈地跑出家门,来到田间地头,欢喜地看着自家的秧苗“开怀畅饮”。
增雨现场:5分钟发射4枚火箭弹
7日10时许,记者来到位于哈尔滨市区上风处的阿城市新华乡五星村。在人工增雨现场记者看到,在一辆客货两用车上,一个火箭弹发射架架设在车厢内。工作人员根据计算好的数据,仔细地调整发射架的角度。工作人员随后从一个长方形的箱子内取出了4枚长1.5米、直径15厘米的火箭弹。
工作人员逐一把火箭弹触点上的密封纸撕掉,将它们小心地安装到火箭弹发射架上。准备就绪后,工作人员迅速撤离到20米开外,用遥控器控制火箭弹的发射。“准备——1、2、3,发射!”工作人员话音刚落,发射架便传来了震耳欲聋的轰鸣,记者的耳朵被震得嗡嗡作响。只见火箭弹直奔天空,瞬间消失在云层里。整个发射过程不到5分钟就结束了。
据哈市气象台降雨办公室主任郭颖讲,近期哈市一直处于干旱少雨的状况,给城市绿化和农作物的生长带来很大的麻烦。根据预测,7日哈市将有阵雨天气,但雨量少,分布还不均匀。哈尔滨市气象局决定,根据天气形势实施人工增雨作业。
准备工作:分析预测精确计算即时沟通
“别看人工降雨的整个发射过程只有5分钟,但为这5分钟需要做很多的准备工作”,郭颖感慨地对记者说。
据郭颖介绍,距离哈尔滨150公里内的云层范围,在多普勒雷达都能显示出来。工作人员根据雷达上显示的信息,可以判断出云层的厚度、含水量、速度和运行轨迹等信息。然后,气象专家坐在一起,分析云层的走向,是否适合人工增雨等。专家再根据云层的运动轨迹,选出适合人工增雨作业的地点。“选人工增雨作业的地点很重要,既要保证打到指定云层,还要注意安全问题。”郭颖说,火箭弹爆炸的下方要尽量远离人群密集的居民区、繁华街路等地方。因为如果火箭弹不爆炸,那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仅仅选好了地点,还不能实施人工增雨,如果火箭弹把飞机打下来那可就糟了。”郭颖笑着说,火箭弹发射的水平距离为6000多米,高度可达到5000多米左右,随便发射将对飞机造成威胁。气象部门会和负责空域管制的省航管局航行科沟通。向对方告之气象部门想要在何时、何地实施人工增雨作业。航行科会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数据,来确定人工增雨的实施时间。
“如果航行科批准只能打10分钟,那气象部门就会做好准备,发射炮弹或火箭弹的时间绝对不能超过10分钟。”郭颖说,在火箭弹准备就绪后,还必须再次与民航部门确认一次,是否可以发射,以免发生意外。
上图为工作人员正在撕掉火箭弹触点上的密封纸。
增雨效果:冰城普降小到中雨
据悉,哈市7日受高空冷涡和蒙古低压的共同影响,出现有利于人工增雨的天气过程。6日,哈市气象台发布了十一县人工增雨紧急警报和市政府专项预报,提前预报7日有利于人工增雨。哈市气象局组织呼兰、双城、阿城、宾县等地进行了飞机、火箭、高炮3种形式的大规模人工增雨作业,增雨效果显著,有力地缓解了部分地区旱情。
7日,哈市有8个县市参与火箭弹人工增雨作业,发射火箭弹近30枚,有七个县市参与了高炮作业,总共发射240余发炮弹。
据7日下午哈市气象台的观测结果显示,截至14时,哈尔滨市区普降小到中雨,雨量为3至7毫米;呼兰区降雨量达到中雨,为5至12毫米;五常市南部降雨量为7至15毫米,为中雨。
据哈市气象局副局长魏松林介绍,此次人工增雨对缓解哈市的旱情起到了关健作用。预计8日、9日,哈市将有阵雨或雷阵雨,气象部门会密切监测天气变化,随时准备进行人工增雨。
20时许,哈尔滨市及所辖的县市普降雷阵雨,降雨持续到8日零时,降雨量为25毫米,达到中雨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