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迟到17该不该进考场
2006-06-09 07:18:42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6月9日电题:迟到17该不该进考场

  考生郑昆仑因为堵车迟到17分钟而错过了高考首科考试一事引起广泛关注,社会各界针对此事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以家长和考生为代表的一方认为,本着人性化的原则,应该让郑昆仑考试,毕竟只超出了“开考15分钟后不得入场”规定的两分钟而已;而以教育部门人士为代表的一方则认为,郑昆仑违反了高考的有关规定,考点拒绝其进入考场参加考试的做法没有过错。两方观点激烈交锋,截然相反……

  正方:

  机会只一次

  该让进考场

  问到该不该让郑昆仑参加考试,几乎百分之百的考生都对他表示支持。同在一考点参加考试的省旅游学校的同学们都听说了郑昆仑的事。一位姓孙的同学说,当他们得知郑昆仑没能参加语文考试时都觉得挺可惜的,因为语文是郑昆仑的强项。同学们都认为,当时只要门卫稍微通融一下,郑昆仑就能参加考试。

  某中职学校陪考的王红老师说,就因超过规定两分钟而错失首科考试,这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她为这个孩子感到惋惜。哈市第51中学考点外的一位考生家长说,7日他在现场,当时看到郑昆仑着急的样子,现场的很多家长都跟着着急。大家都帮着他向门卫求情,可是不管他们怎么说门卫就是不同意。

  “实在是太可惜了。”在哈尔滨市第6中学考点外的考生家长王女士惋惜地说。做家长的都理解考生,寒窗苦读12年不容易,为的就是这三天的高考。现在仅仅因为差两分钟进不了考场,错过了第一科考试,真是太遗憾了。香坊考区香新中学考点外的考生家长赵桂云女士说:“考点的门卫实在太过分了,不就差两分钟吗!这短短两分钟的时间,关乎的可是考生一生的命运啊!现在,社会各界都在为高考考生开‘绿灯’,怎么这‘绿灯’到了他们那就变成了‘红灯’呢!”

  哈市第51中学考点附近一家公司的员工潘晓静认为门卫不应该把考生拒之门外。“现在凡事都讲究人性化,为什么面对高考考生就不能人性化一把呢!”

  还有一些人对当时哈市第51中学考点门卫的表现提出质疑。来陪朋友考试的孙阳表示,当他看见郑昆仑来晚时,自己的表才9时13分,可是门卫说已经超过时间了。在争执的过程中,时间过了9时15分。另一位来陪考的张先生说:“为什么以收发室的时间为准?如果时间不准确呢?这对郑昆仑来说,实在有点不公平。”

  被拒之门外的郑昆仑无奈地望着考场

  反方:

  按规定办事门卫没有错

  认为不应该让郑昆仑参加考试的主要是教育部门人士。从事德育工作的吴老师认为,从郑昆仑迟到一事来看,就说明他对待高考不够严肃认真。全国普通高校统一考试对于每一位考生来说是何等重要,既然知道其重要性,那就应该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包括不要迟到。在这种情况下,还出现迟到现象,郑昆仑本人应该为此事承担主要责任。

  香坊区教育局一位主管招考工作的负责人表示,考场有考场的明确规定,考生迟到15分钟后不得进入考场,这个时间不是随随便便定的,是经过严格论证的,所以必须遵守。如果他迟到了17分钟让他进入考场了,那要是再有迟到18分钟的考生呢?如果哈市第51中学考点的工作人员按照规定办,那就没有过错。

  在哈市第9中学外陪考的教师王丽认为,高考期间社会各界均为考生提供便利,郑昆仑拿着准考证为什么不懂得寻求帮助呢?这说明他的心理素质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比较差,这跟家庭教育也是有一定关系的。

  在家长中,也有一些人认为郑昆仑应当为这次错过首科考试负上主要的责任。在哈市第9中学考点外的陪考家长孙先生说,高考期间,交警部门、“爱心车队”等社会各界均为考生大开方便之门,考生只要手持准考证就可以免费乘车,快速到达考场。郑昆仑在遇到堵车时,不向有关部门求助,而是选择自己跑到考点,结果耽误了时间,这只能说明他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欠缺。 □ 见习记者徐芸茜本报记者宋文霞

  残疾父母支撑贫寒家庭:

  “他是家里

  惟一希望”

  本报8日讯对于因迟到17分钟而无缘高考首科考试的郑昆仑来说,今年几乎无缘高校了;而对于他贫困交加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今天10时30分许,记者在哈尔滨市第51中学考点见到了郑昆仑的母亲金丽云。48岁的金丽云腿部行动不便,因操劳过度患有眩晕病和颈椎病。提起郑昆仑错过了第一科考试的事情,她不禁泪流满面。

  金丽云一边擦着眼泪一边说,她和爱人身体都有残疾,家庭条件不好,儿子郑昆仑是家里惟一的希望。

  金丽云原来是哈尔滨锅炉厂服务公司的职工,几年前从单位病退。她爱人因为左臂残疾,已经下岗10多年了。为了供儿子上学,她和爱人不顾自己身体残疾,到外面给别人做临时工赚取微薄的收入。可尽管如此,郑昆仑上省旅游学校的钱还是亲戚朋友凑的,现在家里欠了很多债。

  金丽云说,现在爱人在外地打工,自己在给别人做保姆不敢请假。儿子从小特别懂事、听话,也很独立,经常帮助家里做家务活。在高考之前,她说要陪着儿子过来考试,但是儿子坚持说他自己能行,不用陪。想到以往考试都是儿子自己参加的,她也就放心地去工作了。

  金丽云说,昨天晚上孩子回家后,她才知道发生了迟到未能入场的事,心里觉得特别对不起孩子。看到孩子连晚饭也没有吃,晚上睡觉也睡不好,再想到孩子的前程可能因此而改变,自己也跟着难受、上火。

  11时40分左右,记者见到了刚刚考完第三科的郑昆仑。郑昆仑对记者说,昨天回家后怕自己今天再来晚,就早早上床休息,可是怎么也睡不着。今天早晨6点多他就从家出发,坐公交车赶往考点,并提前40多分钟到达。他说,他今天也没让母亲陪着来,让她去工作,母亲是工作完后来的。

  说起昨天迟到的事,郑昆仑说,昨天下午和今天上午的考试,自己感觉考得还不错。昨天没有赶上考试,当时感觉特别无助和无奈,下面的考试都想放弃了。可是身边有许多好心人一直支持他、关心他,还有好心的阿姨给他提供休息和吃饭的地方,让他感觉特别温暖,才有了继续考下去的决心。

  □见习记者徐芸茜本报记者宋文霞

责任编辑: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