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郝克强(右二)与同事们分析病例 |
东北网6月11日电 题:妙手济世仁心立德——记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骨科主任郝克强
记者 印蕾
“我是一名医生,应该多为病人看看病,多为患者解除病痛。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分内的事情,是我的职责所在。”
交谈中,这是他最常说的一句话。言必行,无论是作为一名普通的医生,还是当上了骨科主任;无论是身体健康,还是病魔侵蚀了他的身体;他一直这样说,也始终这样做。
如四时行焉,如百物生焉,人应尽的职责,谓之天职。他最终让我们深深意识到,他用了生命中一切最宝贵的东西去捍卫这份神圣的职责。
他是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骨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郝克强。
妙手回春的“救命恩人” 技艺精湛的“消防队长”
医疗界有一句话这样形容医生的工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说明其职责之重大,工作之风险。郝克强敢于向这些困难和风险挑战,迎难而上。7岁的小患者杨鑫,右肩部的骨肉瘤向上蔓延,被多家医院拒绝收治。2003年6月,家长抱着几乎绝望的心情来到哈医大附属肿瘤医院。当时患儿右肩部的肿瘤有篮球大小,表面皮肤已经发紫、发亮,即将破溃。由于肿瘤巨大、剧烈的疼痛,已经使幼小的孩子一个多月不能睡个安稳觉。只能坐着睡觉的小杨鑫脸色惨白、表情异常痛苦。看着饱受病痛折磨、整夜整夜睡不着觉、哭着喊着叫妈妈的孩子;看着爱子心切、心急如焚、整日以泪洗面的父母,郝克强心如刀绞。许多医生为郝克强担心,怕手术不成功影响他的声誉。但郝克强异常坚定,“就算为了孩子能躺下睡个安稳觉,也要冒险为小杨鑫进行手术。”他以最快的速度进行了术前严密的讨论和准备,成功将右肩部侵犯锁骨下区肿瘤切除。术后的小杨鑫终于可以躺下安静的睡觉了,脸上渐渐有了血色,可爱的孩子又露出了天真的笑容。
还有位患者叫乔兆敏,患左侧骨盆软骨肉瘤。在北京某医院看病时,一位知名教授要为他进行截肢手术,患者痛不欲生,辗转找到郝克强,希望还有另外的治疗办法。郝克强详细了解了患者的病情,翻阅大量资料文献并反复与科室人员论证后,认为采取次全半骨盆切除保留肢体的手术方式完全可行。6个小时的手术,医护人员相互配合,成功地达到了切除肿瘤、保留肢体的目的,患者重获新生。
类似这样的手术,同事们已数不清郝主任做过多少例。这些高难度和高风险的手术使患者重获新生,他被患者和家属视为救命恩人。在现实的社会里,很多人明哲保身,他却迎难而上。而在郝克强看来,挽救患者的生命,只是在履行一位普通医务工作者应尽的职责。
在医院,郝克强还有个绰号——“消防队长”。其它科室在手术中碰到大的血管出血,整个手术区满眼红色,所有人都紧张得不知所措。郝克强总能随叫随到,准确找到破裂的血管,麻利地掐住、缝接。头颈科主任贾深汕回忆说,1986年,他们做一例难度极高的食管癌手术,当时国内只在山东医科大学作了9例。他们科做这种手术遇到了困难,找到郝克强帮忙,郝克强二话不说,洗手进了手术室。手术成功了!从早上8点30到凌晨1时,十几个小时下来,消耗了郝克强大量的体力,他回家便倒在了床上,连晚饭也没吃。
几十年来,郝克强累计做手术5000余例,从技术层面讲成功率达到100%,活得最长的患者达15年。
醉心学术不言悔 治学严谨为人师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精湛的技艺缘自郝克强的勤奋与刻苦。他常说,选择了医生为职业,就要干一生,学一生,在高明的医生也有没见过的病。
当初,他由一个中专生考到硕士,凭的就是这股钻劲与韧劲。1968年,郝克强从伊春考入辽宁鞍山卫校,而后回到伊春林业中心医院,成了一名医生。医院的一些高难度手术上不了台,郝克强就在一边细心观察、揣摩。遇有别人不愿做的急诊,郝克强经常首当其冲,最多时,一做就是三四台。实践的积累并没有让郝克强满足,业余时间,他借来院里本科生的教材,埋头“啃”了起来。没学过外语,他就把单词逐字逐句地抄在病历卡上死记硬背,早晨起来,单词卡也常摆在灶台旁边,边做饭边记。1981年,郝克强以高分考入知名学府——武汉同济医科大学,因成绩优异,他是那届校方惟一提出不需复试的学生。
30多年来,郝克强从一名主治医师,成长为知名教授、硕士生导师和骨科专家,而勤学苦读的劲头儿却始终不变、不减。家里和医院两点成一线,构成了郝克强生活的主旋律,在家人和同事眼中,郝克强总有看不完的书、设计不完的治疗方案,做不完的手术,查不完的病房。1991年,郝克强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日本北海道大学研修,回国后,别的医生皮箱里装着各样纪念品,郝克强的包里却塞满了拍摄的手术资料。外人看了不解,他却如获至宝。不久,郝克强运用学到的医学技术,开展了椎体肿瘤全部切除重建的手术,为患者的康复带来新的希望,填补了省内空白。
每逢大手术前,他仍按部就班的做“功课”。在外人看来,凭他的技术完全可以胜任这些日常的手术。郝克强的观点是,“大手术前,得好好考虑做预案。因为我面对的是人,要做到有备无患。”妻子高淑英说,先生总是学不够,第二天有大手术,头一天晚上肯定没完没了。
在技术问题上,郝克强以身作则,对学生更“苛刻”。学生的论文,他不管多忙,都要认真审阅,对不太精确的提法和描述,坚决要求学生修正或删掉。有的毕业论文,郝克强甚至修改了七次。近年来,郝克强带的研究生有一半以上考取博士,有的还在国家级大医院挑大梁。
让学生李连财印象深刻的是,不管病人病情轻重,在每一例手术中,郝克强都要详细给大家讲解手术技巧和注意事项,相关的医学书籍也都要重新翻阅,进一步加深认识和理解。他会根据下级医生的级别选择相应的手术,比如人工关节置换、髋关节离断这样偏大的手术,来让年轻医生做术者独立完成,而他在一旁当助手悉心指导。在郝克强的悉心培养下,李连财在实践中逐步积累了经验和技术,丰富的实战经验使他迅速成长,由一名住院医师成长为副主任医师,现在已经独立带领一个医疗小组开展临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