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哈尔滨“红色”遗址多遭损毁 近八成缺乏保护管理或被拆除
2006-06-13 09:11:00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任清海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6月13日电 记者从市旅游局获悉,在哈尔滨市已确认的一百余处“红色”遗迹中,缺乏有效保护和管理或已被拆除的革命遗址达94处,占总数近8成,有关部门已开始着手对能够找到的“红色”遗址进行发掘和保护。

  据了解,哈尔滨市是马列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第一站,革命遗址非常丰富。作为东北解放最早的城市,哈尔滨曾涌现出大量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这里有抗联遗址41处,至今哈尔滨市仍有很多街道和县城都是以英雄的名字命名的,比如一曼街、兆麟街、尚志市等,这里还有被称为中国土改第一村的元宝村。

  去年,为配合国家推出的“红色旅游”活动,旅游部门对哈尔滨市“红色”遗址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摸底,并整理出了一份红色遗址名录,包括爱国运动旧址、抗联纪念地、领袖工作及生活纪念地等9大类。统计显示,目前保存完好,具备一定规模,并已对外接待游客的有26处;遗址尚存但缺乏有效保护和管理,没有对外开放的有49处,包括周恩来早期在哈居住地、赵一曼被捕后的疗养处旧址、城高子炸车案旧址等。

  记者按“红色”遗址名录标注的地址,试图寻找“护送中共六大代表秘密接送站”、“陈潭秋被捕地”、“赵尚志养伤处”、“李兆麟将军遇难地”等遗址遗迹,由于很多旧址没有标记,难以找到,有的遗址已被拆除。据统计,无明显标志或已被拆除的革命遗址达45处。

  东北烈士纪念馆研究部主任、曾参与红色旅游遗址发掘整理工作的李云桥说,红色遗址是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通过这些遗址遗迹可以将革命历史知识、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潜移默化地传输给广大青少年,红色遗址的“丢失”是无法弥补的损失。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