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本欲奔阿城 上亿只山东蜜蜂在哈尔滨流连采蜜
2006-06-14 10:23:49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王丹 张大巍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动力区植物园附近的山东养蜂人正在蜂箱前工作。

 蜜蜂采蜜。

  东北网6月14日电 这里空气质量好,树多花也多

  凡是读过杨朔散文《荔枝蜜》的人,想必对蜜蜂都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只可惜身居都市,很少有机会与蜜蜂更多接触。近日,在哈尔滨市道里、道外、动力的城区周边地带,经常能看到成群的蜜蜂在辛勤采蜜,这种山区林间的特色景观在城市中出现,令市民格外新奇。

  记者与养蜂人攀谈得知,他们来自山东菏泽,有20多人,一年四季奔走各地放蜂。不久前途经哈市,发现这里空气质量好,树多花也多,蜜源特别理想。因此,不待养蜂人商量,运来的1亿多只蜜蜂就已经迫不及待飞出,四下采蜜了。

  听到这一喜讯,养蜂人争先恐后赶来

  董书超是这群山东养蜂人的“头儿”,今年30岁,全家人在五六年前开始养蜂,每年都在四川、江苏、安徽、黑龙江等地“放蜂”。4月以后,山东等地过了花季,而6至9月,正值黑龙江花期,5月中旬他便租了一台大货车,将每箱约5万只、共200箱近千万只蜜蜂装进蜂箱运到黑龙江。听说阿城小岭山上椴树、向日葵花特别多,本打算去那里“放蜂”。不想当车路过哈尔滨时,他看到街上种类繁多的花草树木,心情非常激动。为了试探蜜蜂是否兴奋、沾花,他将一个蜂箱打开,几万只蜜蜂一窝蜂飞出。按规律,如果采到蜜,蜜蜂就会掉进蜂箱,没采到蜜就飞进蜂箱。结果,不一会儿就见刚才飞出的几万只蜜蜂全部都采到蜜,显示出兴奋状态接连坠落蜂箱。他迅速将这一喜讯告诉养蜂老乡,大家都争先恐后赶到哈尔滨来“放蜂”。

  蜜蜂采回的杂花蜜,一个蜂箱每天能接十几斤

  昨日,记者在动力区植物园附近看到,在一条辅路上,一个简易大棚外放着20多个蜂箱。刚一靠近,就见到三五成群的蜜蜂进进出出,飞来飞去,一片繁忙景象。养蜂人小心翼翼地揭开一个木头蜂箱,箱里隔着一排板,每块板上满是蜜蜂,蠕蠕地爬着。每个蜂箱下都有一个桶,里面装的全是新鲜的蜂蜜。女养蜂人告诉记者,她每天并不用开关蜂箱,一早蜜蜂就飞出采蜜,天黑才回来,每天都不辞辛苦飞出飞回几十趟。蜜蜂除了采撷花粉外,也采杨树、柳树的芽粉以及景观花卉上的花粉。“蜂王”最多可以活3年,而“工蜂”最多只能活6个月。为了防止蜜蜂误蜇了城里人,她每天都适当给蜜蜂喂一些带盐分的食物。现在,蜜蜂采回的香甜杂花蜜,一个蜂箱每天能接十几斤。

  养蜂人生活相当艰苦。由于养蜂的特殊性,还要赶花期,所以在任何地方都不能停留太久,只能搭个简易帐篷居住,风吹雨淋,日晒蚊叮,每日三餐都不定时,但他们都很乐观。董书超告诉记者,每当看到蜜蜂辛勤地采蜜,使人对未来也充满了希望。他自豪地透露:最多一年,他养的100万只蜜蜂,酿出了近1吨的蜂蜜。

  蜜蜂采蜜的同时,也给植物授粉

  东北林业大学园林专家刘晓东介绍:蜜蜂在采蜜的同时,也起到给植物授粉的作用,对于树木和花草的成长及自然散播有促进作用。由于蜂箱停留在人员相对稀疏的地带,成群的蜜蜂对路人不会造成任何不利影响。

  过去,哈尔滨市没有在城区驻留的养蜂人,蜜蜂也没大面积成群出现过。今年成千上万群蜜蜂在市区采蜜的景象更是少见。因为有的植物不能自发授粉,必须通过其他途径,如风媒、虫媒。而被蜜蜂授粉的植物,长出的花朵颜色会格外夺目,枝繁叶茂。凡是被蜜蜂采蜜的植物也都能得到授粉。因此,市民看到成群结队的蜜蜂时,一定要爱护,不要害怕,更不要用拍打的方式驱赶,以免让蜜蜂误认为遭到攻击。蜜蜂是不会主动蜇人的。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