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粮食大舞台演绎黑浙“二人转” 签约金额超过8亿元
2006-06-17 13:49:17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黄春英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6月17日电 黑龙江和浙江两省的粮食产销合作,在15日哈洽会开幕的第一天,便高奏凯歌,一口气签下了22个合作项目,签约金额超过8亿元。这意味着,两省的粮食产销合作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合作前景一片光明。你有市场我有资源

  作为粮食主产区,我省的粮食资源优势十分明显。我省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每年生产商品粮200多亿公斤。全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多达648户,拥有固定资产600多个亿,这其中包括粮食仓库、场地、铁路线等。另外,我省地处寒带,气温较低且干燥,有利于粮食保质、保鲜。同样的粮食,在我省储存两至三年和在销区储存一年所发生的品质变化相当,粮食储存成本比较低。而浙江省是粮食主销区,每年粮食缺口100亿公斤,市场广阔,且发展资金比较雄厚。因此,双方是你有市场,我有资源,实施粮食产销合作有着天然优势。

  黑、浙两省的粮食产销合作早在2000年就开始了。当年8月,两省政府高层互访,并签订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关于促进两省粮食购销及经营合作的协议》,自此拉开了两省合作的序幕。同年,浙江省在全国第一个放开粮食购销市场,黑、浙两省的粮食产销合作也在全国开了先河。6年来,两省高层领导频繁互访,企业往来日益密切,产销合作一年上一个台阶。截至目前,我省已累计为浙江省提供粮食100多亿公斤,平均每年16亿多公斤。由一买一卖到办厂建基地

  在两省的不懈努力下,粮食产销合作不断扩大合作领域和更新合作方式。如今,合作已不仅是单纯的买卖粮食,而是实现订单生产,共建粮食储备、种植、加工基地,并开始向粮食企业资产运营、经济技术合作等多领域发展。

  2005年4月,杭州市在密山市收购一家纺织厂,然后投资建成集收购、储存、加工和中转等功能于一体的粮食“收储加”基地,建立大米生产线,当年就收购当地优质水稻16000吨。在此次签约仪式上,两省又签订了4项粮食储加销基地建设协议,其中温州市一家包装公司将投资2000万元,在勃利县粮库建设大米加工厂。互利双赢你挣钱我发展

  所谓“你挣钱,我发展”。合作加快了我省的粮食销售,搞活了粮食流通,同时又保障了浙江省的粮食市场供应和粮食安全。目前,我省销出的大米已占浙江省粮食市场份额的30%%,浙江人民1/3的口粮都来自于黑土地。合作不仅帮助我省农民找到了稳定的粮食销路,使农民多卖粮、多挣钱,而且使众多粮食企业借外力来推动企业改革,盘活资产存量,使企业有效益无风险。浙江省的客商在我省投资办厂则实现了低成本,少投入。

  据悉,今后黑、浙两省的粮食产销合作将更加深入。双方将共同培育市场主体,共同开发市场资源,共同打造优质品牌,并向物流合作发展,打通运输通道,使我省的粮食源源不断地销往浙江省。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