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21日电 近日,省卫生厅出台黑龙江省《关于设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指导意见》,明确在黑龙江省县域内,取消县、乡镇之间参合患者看病的界限,实施持参合证“一证通”,保证参合农民自主选择服务好、价格低、距离近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
据介绍,为进一步加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意见》要求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必须实行“两公开”,即常用药品价格、诊疗项目及价格、报销范围及补偿比例必须公开;参合农民住院期间费用必须公开。
同时,县(市、区)域内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实施垫付制,即由定点医疗机构对参合农民的住院费用实施初步审核,按照补偿方案直接支付农民应得的补偿费用,县(市、区)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定期对定点医疗机构补偿的情况进行统一审核和报销。对参合农民应转诊而不予转诊或拖延转诊造成严重后果的定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要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意见》还明确,对未经患者同意违规使用《黑龙江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基本药物目录》以外药品,以及诱导参合农民过度医疗的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一经查实,给予通报批评,受到3次通报批评将取消定点医疗机构资格。定点医疗机构发生严重套取或变相套取合作医疗基金,以及为患者提供过度医疗且情节严重的,将取消其定点医疗机构资格,3年内不能再次申请成为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情节严重的,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