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22日电 “黄瓜失恋痛哭,茄子安慰她:爱情不单只是甜美、只是沉醉,还有心碎、还有流泪。唉!谁让你爱上洋葱呢?”随着移动电话的普及,类似上面这段调侃短信在手机上已不鲜见。每到春节、情人节等节假日,一声问候、一份祝福通过指尖轻点,在忙碌于快节奏生活中的人们之间迅速传递。而就在这庞大的信息背后活跃着一群特殊的创作者——短信写手。
作为职业短信写手的岳铭这样定义自己的工作: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创作,同时也带给别人快乐。回忆起自己的从业经历,岳铭认为一切都是兴趣使然。两年前岳铭大学毕业到一家私企从事文秘工作,一有空闲时间,他就喜欢在论坛上发帖子。后来,一家网站根据岳铭在网上注册的信息找到他,邀请他为网站写短信。今年年初,岳铭干脆辞去了工作,专门写起了短信。
据岳铭讲,目前大多数短信写手并不受聘于网站,而是将作品传到网上,或者批量给“短信公司”送货。作为中间商的“短信公司”专门负责网罗写手,给网站供货。一般情况每条被选用的短信价格在20元至50元不等,如果点击率达到一定数额,每条短信的价格可以翻上几番。优秀的专职短信写手月收入可达到4000元以上。
岳铭认为,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短信写手,不仅要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准确的洞察力,还要具备一定的整蛊能力。所以说编发短信要靠灵感,而灵感大多来自日常生活。同时也不可忽视借鉴其他人写的短信、笑话、网络小说,以及时下流行的各种都市话语,有时还能从同朋友聊天的话题中获得许多启发。“如果不及时充电,脑子很快就空了。”所以岳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网上度过的,除了寻找经典语句,有时还会在各类论坛上“灌水”,还要看看其他网站推出的最新短信内容。
就在短信写手悄然浮出水面、编写短信也由过去的消遣、调侃变为一种谋生的职业后,对这一职业的争议也开始出现。不少社会学专家指出,短信内容上趋同、黄色短信泛滥以及短信写手本身的文字功底、道德修养等问题,都使这个职业隐藏着不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