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绥化“寒地黑土”引擎效应初显 农民年增收2.4亿
2006-06-22 08:00:51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宋心海 杨欣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6月22日电 绥化市倾力打造“寒地黑土”品牌,发展“寒地黑土经济”,积极探索品牌带动经济发展的新路子。目前,“寒地黑土”品牌效应已初步显现,成为绥化农产品价格增长、结构调整和促进绿色食品产业升级的新引擎。

  处于东北平原黑土地带核心区的绥化市,资源丰富,生态优良,享有“中国优质大豆之乡”、“中国绿色水稻之乡”等称号。长期以来,绥化市的农产品出售原字号产品多,初加工产品多,产业链短,经济综合收益指数不高,农民和财政的收入增长缓慢。2004年4月,绥化市委、市政府在对经济现状深刻剖析、对资源优势重新审视和对持续发展理性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寒地黑土经济”理念。

  两年多来,这个市上下——心,以打造“寒地黑土经济”为主线,用全新的理念和举措倾力推进“寒地黑土经济”发展,采取组建协会,搭建寒地黑土经济发展平台,建立寒地黑土标准体系,促进绿色食品整合,强化寒地黑土经济“第一车间”,全方位抓好基地的标准化生产和管理,不断放大基地规模,提高基地建设水平等一系列措施强力推进。

  中国(绥化)寒地黑土绿色物产协会,聘请了国家农业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交部等35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组成顾问团,聘请了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莫纳先生为国际经济顾问,组织力量编辑出版了中国首部寒地黑土经济论著——《中国寒地黑土经济》。绥化市政府同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省绿色食品展中心联手,在哈尔滨成功举办了以“寒地思土绿色食品经济与农业竞争力”为主题的中国寒地黑土经济论坛。目前,协会登记的团体会员102个,个人会员262人,会员企业资产达33亿元;协会制定了《寒地黑土绿色物产产品标准》,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寒地黑土绿色物产质量标准管理体系。目前,已有60多家企业80多个产品使用寒地黑土证明商标,在哈尔滨设立了绿色食品展销中心,在北京、上海、苏州、兰州等地建立了20余家直销店,初步形成绿色食品营销网络。去年,寒地黑土品牌被国家有关部门推介为中国知名品牌,今年,寒地黑土品牌被评为中国驰名品牌。寒地黑土商标已在美国注册,今年上半年,寒地黑土产品分别打入了日本和美国市场。作为宣介寒地黑土品牌的主阵地中国寒地黑土网站,点击人次已超过22万。

  寒地黑土经济起步伊始,就显现出品牌在农产品价格增长中的强大作用。去年,绥化市供应基地农户生产的农产品平均价格已高于同类产品价格0.10元/斤以上。据匡算, 2005年,绥化市实现绿色食品增加值50亿元,占农业增加值的43.8%。仅绿色食品‘项,人均收入260元,占全市农村人均收入的10%左右。靠品牌拉动的影响,平均每公斤粮食增收0.2元,全市农民增加收入总额达2.4亿元。绥化市寒地黑土品牌产品已发展到8大类32个系列135个品种,寒地黑土绿色物产的加工链条和企业集群已扩展到玉米、大豆、水稻、乳品、肉类、山特产和亚麻等各个产业。发展寒地黑土经济带动了结构调整和绿色食品产业升级,围绕玉米、大豆、水稻、马铃薯、亚麻、乳肉牛、生猪、大鹅等优势产业构建了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和有机食品等特色生产基地。在优质水稻主产区庆安县和北林区,优势大豆主产区海伦市,优势玉米主产区肇东和青冈县,分别建立了绿色食品产业开发带。2005年末,绥化全市经国家认证的绿色食品种植面积913.6万亩,总量居全国地级市首位,去年,绥化市绿色食品产量达454.6万吨,实现绿色食品总产值106.8亿元。

责任编辑:曹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