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26日电 勤梳头
“头为精明之府”,以梳子替代中医的银针,对头部经穴进行针灸似的按摩或刺激,可以疏通十二经脉,促进血液循环,调节大脑神经功能、增强脑细胞的新陈代谢,延缓脑细胞的衰老,还对消除各种头部疾病有良好的效果。最好晨起后梳一回,中午休息后梳一回,晚上休息前再梳一回;每回以两分钟梳60~100次为宜。
日咽唾液三百口
早晨漱口后,要鼓荡口腔让津液充满后吞咽下去,有益寿作用。近年来学者发现,唾液含有能促进神经细胞和皮肤细胞生长的“神经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
朝暮叩齿
现代医学认为,经常叩齿,能促进口腔、牙床、牙龈和整个牙齿的血液循环,增加唾液的分泌量,增强牙齿的抗病能力,使牙齿更加坚硬稳固。叩齿的方法是:精神放松,口唇紧闭;心神合一,默念叩击;先叩臼齿,再叩门牙;轻重交替,节奏有致。终结时,再用舌头搅动口腔,激发口腔津液后吞下,则叩齿效果会更好。
拉搓双耳
耳与胆肾二经密切相关,双耳的保健有利于肾胆二脏。拉耳保健法的操作方法是:以右手从头上拉左耳14次,(用右手绕过头顶向上拉左耳);再用左手从头顶拉右耳14次(即用左手绕过头顶向上拉右耳)。此法简便易行,效果良好,如再辅以按、摩、搓、揉、点、捏等手法,则更能强身健体。如果长期不间断地拉动双耳,还能疏通十二经脉、消疲安神、增强新陈代谢。并能促进胆汁分泌,有利于胆道的通畅。
常搓涌泉
脚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中医认为:脚掌有60多个穴位与五脏六腑静脉联系,布满了全身器官的反射区。“肾出于涌泉”,经常用热水浸泡后搓此穴,可以温补肾经、益经填髓、疏通心肾、滋生肾水,还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疏肝明目、清肺理气、祛风湿、助消化、通大便、止泻痢。
互相捶背
背部脊柱两旁分布着与全身五脏六腑相关的重要穴位,捶背刺激穴位可反射性地刺激神经系统,调节全身脏腑功能。学者发现,经常捶背可以促进胸腺肽的分泌,增强人体免疫力。捶背,通常有拍法和击法两种。拍法,即用虚掌拍打;击法,即用虚拳击打,“虚”即含有轻的意思。手法要协调均匀,着力富有弹性。每天拍击一次即可,每次捶背50~60次。
每天揉腹一百遍
揉腹可以调理脾胃,通调气血,充实五脏、强壮人体元气,有助于驱除外感之邪,康复慢性疾病。揉腹的方法:先用右手大鱼际在胃部按顺时针方向揉摸120次,然后下移至肚脐周围揉摸120次,再用左手全掌揉摸全腹120次;最后逆向再重复一遍。
勤伸懒腰
伸懒腰时,带动大部分肌肉伸拉,促使淤积血液流回心脏,并使颈部血流通畅,利于大脑的血液供应;还能消除腰肌过度紧张,防止腰肌劳损,纠正脊柱过度向前弯曲。特别是从事脑力劳动的人,更应多伸懒腰,这有益于心脑和脊柱的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