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家属向献血者张树强(右)赠送纪念品,感谢他鼎力相助。 蒋国红 摄
东北网6月28日电 30岁的赵玉杉不幸患上再生障碍性贫血,他急需输血,可他却是万中寻一的RH阴性B型血。就在他的生命一次次受到死神的威胁时,黑龙江中心血站信息资源库中的无偿献血者,从四面八方赶来,为这个年轻人一次次点燃了生命延续的火光。日前,他的父亲为记者讲述了这个感人的故事。
寻找特殊血型
2005年,刚刚新婚一年多的赵玉杉突然感到浑身乏力、打不起精神,这种症状很长时间都没有好转,于是,他在妻子的劝说下到医院做了一次检查,结果赵玉杉被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为了给赵玉杉治病,全家人开始四处求医。
随着赵玉杉病情的加重,他的血液指标开始不断下降,医生告诉赵玉杉家人,他需要随时输血,否则生命面临危险。可是,赵玉杉的血型却是RH阴性B型血,这种十分特殊的稀有血型在中国所占人数的比例只有千分之2.4,也就是说,平均一万人中才能找到一个呈现RH阴性血的人,而这些人中也只有部分人才是B型血。经过多方寻找,他们得知鹤岗市共有十几个人有这样的血型,这让他们有了一线希望,但由于配型困难和那些人家人阻挠等因素,赵玉杉的家人多次遭到拒绝,后来通过当地血站,在鹤岗输血3次后,赵玉杉一家人又陷入了寻找合适血源的困境。
18次输血战胜死神
为了让赵玉杉在发病时及时输血,一家人决定到哈尔滨市救治,并找到了血液信息资源较为丰富的省中心血站。今年1月19日,赵玉杉到哈市后又突然发病,血站的工作人员按照血液信息资源一个个地询问、劝导,在打了第41个电话时,终于有两位献血者答应献血,400cc血使赵玉杉暂时渡过了难关。
5月18日,赵玉杉又突然发病,情况非常危险。而此时,赵玉杉因为多次输血,血源供体越来越少,他的血液配型难度越来越大。经过血站的多方联系,工作人员分别找到了盛怀松、张树强和一位姓王的无偿献血者,但三人都距离血站非常远。张树强回忆,当时自己还在机场路附近打工,听说有人要急救,他立即决定放下工作,瞒着家人到血站献血。而当时,收入微薄的盛怀松则是在妻子的陪伴下花费几十元打车费赶到的血站。经过一夜的配型检查,凌晨5时“救命血”终于输入赵玉杉的身体,几个献血者松了一口气,默默地离开了血站。就这样,在这些爱心人的救助下,赵玉杉先后18次输血达6800毫升,已经远远超过了他自身的血重。
稀有血型献血者近200人
黑龙江省中心血站的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血站为了鼓励和扩大稀有血型献血者的人群,已经举办了6次“稀有血型献血者联谊会”,会员从当年几十人发展到现在的近200人。血站的刘主任忧心忡忡地说:“这里面能够符合献血标准的只是一部分,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来无偿献血,让患者的生存机会更大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