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钻井队队员在接受安全教育。记者 汪 波摄
东北网7月4日电 6月中旬,记者来到大庆石油管理局钻探集团钻井二公司1205钻井队。这支当年铁人王进喜带过的队伍,是铁人精神的发源地。1953年建队至今,1205钻井队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
坚持传承铁人精神铁人精神是1205钻井队的精神支柱。几十年来,无论条件发生什么变化,钻井队党支部都坚持传承铁人精神不断线、不走形、不失真。每当有新人入队,党支部给新同志上的第一课就是到荣誉室进行传统教育,树立“队史使我更光荣、我为队史添光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据人民日报消息称,几年前,1205钻井队到喇嘛甸区块参加会战。此处极易出现气涌、井涌等工程事故,被称为“气老虎”。面对建队以来首口气井施工任务,支部成员立下誓言:不高标准“拿”下这口井决不回家!
施工中,大家吃住在井上,支部成员还专门组成技术攻关小组,研究新的泥浆体系。经过3天3夜反复试验,终于重新摸索出一套体系,使泥浆6项性能均达到最佳状态。会战结束后,公司领导评价1205钻井队班子说:“铁人队的班子就是钢班子,没有攻不下来的难题。”
党支部成员始终牢记着王进喜说过的话——“当了干部,还是钻工”、“要当一辈子老黄牛”。一次紧张施工中,拉石粉的车陷进距井场300米处的泥水中,井上只有8名钻工,如果不及时提高泥浆比重,就无法继续施工。时任队长李新民当机立断:把石粉扛到井场!当时,他的关节炎复发,刚打完封闭针,可他硬是咬着牙,带领钻工把26吨重晶石粉一袋袋地背进了井场。钻工们都说:“李队长干工作就像铁人一样,真有股拼劲。”
党员们的铁规没有特殊情况不离井队,节假日不离井场,复杂情况不离现场,关键环节不离岗位;带头执行制度,带头学习技术,带头遵章守纪,带头吃苦奉献——这是铁人队伍中党员们的铁规。
在采油五厂打井时,发现沉沙池里的沉沙有1米多深,党员李艳辉二话没说,跳进池中一点一点儿地清理。沉沙池内闷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来,泥浆中的药品也浸得皮肤火燎燎的疼,他全然不顾,平时五六个小时才能完成的工作量,他仅用3个小时就干完了。
有一次,由于连日降雨,井场周围积满了近两尺深的水,固井急需的100多根套管只能卸在距离井场600米远的公路上,如果不及时运进来,就会影响固井。在这种情况下,两个班组的党员纷纷跳入泥水中,人拉肩扛搬运套管。在党员的带动下,正在驻地休息的职工也都赶回井场,一直奋战到次日凌晨,保证了正常的生产运行。
钻井队现任队长胡志强曾在一次井口施工中身受重伤,下颌开放性骨折,4颗门牙被削掉。根据伤情,大队安排他休息半年,可刚出院他就直接来到工地。队友们拦着不让他动手,他就站在边上看。“只要不离开井场,哪怕是站着看,也是学习,也会有收获!”胡志强说。
实现钻井技术新跨越1205钻井队是一支以打调整井为主的井队。随着油田开发难度的加大,各种特殊工艺井技术应用日益广泛,对钻井队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钻井队党支部创建了“青工岗位技校”,广泛开展“岗位交叉、技能升级”达标竞赛和岗位“传、帮、带”活动,帮助青年工人尽快掌握专业技术技能。
2000年,1205队承担了建队以来首口定向井施工任务,实现了由单一井型向多井型施工的历史性转变。2003年6月,1205队又首创用ZJ15/900DB钻机打出井底水平位移532米的丛式定向井的新纪录。
短短几年时间,1205队成功实现钻井核心技术新跨越,成为一支集定向井、水平井和侧钻水平井等多种井型施工能力于一身的多功能钻井队。经过不懈努力,1205队还先后通过了HSE和ISO9002国际认证,获得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甲级钻井队资格,拿到了进军国内外钻井市场的“通行证”。今年2月,1205钻井队项目部正式开赴苏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