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5日电 黑龙江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稳步实施,全省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工作成效显著。副省长刘海生出席会议并讲话。
政策性破产工作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10年来,国家共下达我省政策性关闭破产项目149个。其中,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等118户企业破产终结,安置职工28.8万人,国有金融机构核销债权110亿元,得到中央财政补助资金90亿元。鸡西矿业集团城子河煤矿等22个项目正在实施或准备实施。双鸭山矿业集团七星煤矿等9户企业因情况变化改变改革方式,经省政府同意退出破产。
一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国有困难企业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后,促进了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不断优化。通过对12户糖厂实施关闭破产,压缩生产能力34万吨,保留的6户企业全部改为民营,解决了制糖行业产能过剩和巨额亏损问题。通过对佳纺、齐纺等一批缺乏比较优势、包袱沉重、亏损严重的纺织企业实施破产,达到了行业结构调整的目的。通过对东光机械厂等8户军工企业实施破产,实现了辅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剥离,精干了主业,优化了企业结构。
我省国有企业通过政策性破产,提高了经济运行质量,促进了危困行业脱困。通过118户企业破产,消除105亿元亏损,从根本上消除一批亏损源,提高了经济运行质量。四大省属国有重点煤矿企业通过18户资源枯竭和扭亏无望煤矿破产,得到中央财政资金破产补助64.4亿元,削掉亏损50亿元,安置职工16.6万人,补发拖欠职工工资12.3亿元,卸掉了债务和人员包袱,为企业摆脱困境、获得新生创造了有利条件。齐齐哈尔第一、第二机床破产后,按市场化原则并购重组整合资源,成功地解决了改制与发展问题,为我省重型机床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政策性破产促进了改革,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消除了许多不稳定因素。旧的机制被彻底打破,闲置的土地、厂房、设备等有效资产通过吸收社会资本、职工入股、外资收购等多种形式实现了重组,重新发挥了效用,促进了发展和职工再就业。东光机械厂破产重组后,350名职工重新上岗,年销售收入增加2倍多。青冈糖厂破产后,引进投资商利用闲置厂房生产玉米淀粉,年加工35万吨,实现了产业转型,带动了周边地区农业的发展。
据悉,今后3年,我省将全面完成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任务。全省将完成145户企业破产,安置职工30万人,核销金融债权19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