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卫生有隐忧祸从喜宴生 大型聚餐入“口”把关别流于形式
2006-07-05 09:30:42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时继凯 陈宝林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记者 蒋国红 摄

集体中毒事件中的患者正在医院接受救治。

  东北网7月5日电 6月18日,阿城市30余位市民在当地一家大酒店参加了亲友婚宴后,相继出现头疼、腹泻、发烧、恶心等症状,纷纷赶往医院救治。患者回忆,在用餐时感到黄瓜凉菜有些发黏,医生初步认定为食物中毒。酒店老板在支付一部分医疗费用后不再露面,治疗费用暂由医院垫付。

  事件虽然已基本平息,却足以让人警惕。夏季天气炎热,正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去年同期,哈尔滨市、大庆市等地就发生数起在大型聚餐活动中的中毒事件。在省卫生监督所记者了解到,日前他们正在下发《关于加大监管力度,预防食物中毒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卫生监督机构加强领导,防止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其中监管的重点之一,就是大型活动和婚宴聚餐的食品卫生。

  6月24日,省卫生监督所与哈市道外区、香坊区卫生监督部门联合对省城部分大饭店内举行的婚宴进行了卫生安全检查,总体情况良好,但个别酒店也不同程度存在着违章操作问题。

  群体中毒事件,已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采取了一些防范措施。不久前,哈市政府在“做好紧急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工作”通知中,就把“死亡2人以上或涉及15人以上的食物中毒事件”列入其中。

  能否给宴席上把安全锁

  为加强对大型聚餐活动的监管,消除安全隐患,从几年前开始,哈市卫生部门就实行了大型聚餐和婚宴申报备案制度,要求餐饮企业在承办10桌以上的宴席时,提前向卫生监督部门申报备案,卫生监督人员对申报单位进行指导监督,在48小时内保留菜样。个别区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区实际情况,把这个标准定为5桌以上。

  应该说,“申报制”让监督提前介入,实现了对大型聚餐活动的全过程跟踪管理,有效减少了群体性中毒事故的发生。然而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尽管在执行“申报制”过程中卫生部门全部是无偿服务,许多餐饮企业对此却反应很冷淡,甚至有些人根本就不知有这一回事儿。

  一家大型酒店经理就认为,这个措施出发点虽然很好,但没多大意义,而且向卫生部门报菜单、留菜样很麻烦。

  哈尔滨市卫生局卫生监督处夏处长介绍,要求10桌以上聚餐申报,目前还只是一项管理制度,并不是什么行业法规或条例,不具有强制约束力。

  业内人士认为,“申报制”要想真正得到落实,一方面是要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对漠视者加强监管抽查;另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让企业感受到这项措施所带来的好处。比如香坊区某大厦餐厅的负责人就很拥护“申报制”。他说:申报备案后,卫生监督员前来现场指导,规范了操作,杜绝了隐患,保留菜样又可以防备一旦出了问题后分不清责任,便于救治。对餐饮企业来说,是一件好事儿。

  饭店不量力顾客心没数

  一些餐饮企业受利益驱使,常常超能力承办婚宴酒席,也是当前群体性中毒事件频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近两年人情风在乡下泛滥,喜庆宴席的举办也不断增多。在双城市、五常市等地的一些村屯中,村民在自家开办了许多简陋的“餐厅”、“食堂”对外经营,大摆筵宴,不论是在采买环节,还是在烹饪环节都存在严重的卫生隐患。

  食客盈门,让业主喜不自禁,却存在着极大的卫生安全隐患。如果就餐人数大大超过饭店的接待能力,饭店的操作空间、服务人员、餐具、消毒设备都相对不足,于是通常都在前一天将饭菜加工出来,贮存过程中极易发生污染变质情况;而且,顾客一般都对宴席的时间要求很急,规范消毒灭菌往往做不到,很容易形成交叉污染。

  哈尔滨市卫生监督所杨笑雨所长说,具体哪种情况属于饭店“超能力接待”,目前相关法规还没有做出硬性的规定,在执法监督中也就无法可依,无形中增加了监管难度。有些时候,就得靠经营者自律,我们也在平时加大了宣传教育工作的力度,同时在旺季多派人下去监督检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责令整改,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据介绍,目前卫生监管部门正在大力推行“量化分级管理”,即按照卫生部规定将餐饮企业按不同的规模和实力划分为A、B、C、D等不同等级,在原则上允许B级以上的企业承办大型聚餐,C、D级企业不能接待超过10桌以上的宴席。不过,由于《规范》实施不足一年,要对遍布全省的3万多家餐饮单位量化分级,还需要漫长而艰苦的工作。

  群体性食物中毒原因

  一,生熟食品交叉污染,直接入口的凉菜等食品感染了细菌;二,食物贮存不当,备好的菜肴在贮存中温度控制不当;三是食品烹饪前没有充分解冻,或是烧制时间不足;四是从业人员卫生条件不合格,带菌上岗导致污染。

责任编辑: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