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9日电 还有一天,就要和世界杯说再见了。记者身边很多人这几天常说的一句话是:得往回倒时差,按北京时间生活了。语气中满是落寞。但是,此人却未见得懂球。
在娱乐方式如此多元化的今天,世界杯依然势不可挡地搅动狂热之夏。电影院里,大片偃旗息鼓;电视屏幕上,各路节目也纷纷哑火。不谈球是孤独的,不看球是落伍的,仿佛全世界都在为球疯狂。但是,此时的“世界杯”与“足球”却是两回事。
当世界杯成为商业链上的一环
今年球迷特别多。
虽然到最后两场比赛之前,本届杯赛进球一共才141个,足以见其沉闷;有几场比赛充其量能算上伪经典,足见其功利。但是,在商业化的狂轰滥炸下,世界杯开始变得更加疯狂。
这个世界上有任何风吹草动,最灵敏的永远是商家。没有比足球更具全球性曝光效果的运动了,精明的商家岂能等闲视之?
于是,世界杯成了一颗摇钱树。
如果说德国本土上的商业大战还离我们很远的话,那么世界杯几大赞助商之战就早已渗透了我们的生活。是支持C·罗喝可口可乐,还是力挺亨利喝百事;一贯喜欢穿阿迪球鞋的孩子,看了少年小罗版的耐克广告,可能马上会向父母申请也想去买一双。
在远离德国六个时区的哈尔滨,商家们也在拼命挖掘世界杯的延伸环节以捕捉消费者。
世界杯期间,哈尔滨一些宾馆特意推出了“看球房”服务,生意不错。
小饭店推出了名为“罗纳耳朵”、“贝壳汉姆”的新菜,招来不少顾客。
足球面前最不落阵的是啤酒,动力区家乐福超市的一位工作人员证实,开赛后成箱成箱买啤酒的人非常多。哈啤的市场销售人员分析,“估计整个哈市的啤酒销量增长幅度在三成左右。”连路边的大排档都来搭这趟顺风车,扯起了“迎世界杯啤酒买一送一”的条幅。
如此看来,并非皆因精彩的球赛勾住了大家的心,只因在这样的氛围中不看杯赛你就不入流了。
当世界杯被当作时尚追捧
在广告公司上班的张岩这两天成了单位里的时尚先锋,不为别的,只因她无意间穿了一套黄绿相间的T恤和短裤,几乎所有的同事都问她同一句话:“巴西队的足球宝贝?”小张开始还辩解说不是,后来也就美滋滋地默认了。因为一不小心和时尚接了轨。
据悉,有56%的美国人不知道本届世界杯在哪踢。
还听说,有美国人非常不理解地问中国球迷:为什么会如此痴迷一个没有自己国家队的比赛?这样的问题真的很让人难堪,但是却并不妨碍世界杯带给我们的娱乐。
世界杯大战让央视5套的收视率一跃增长了50倍,女球迷的数量比平时暴增了4倍多,她们肯定是平时不看五大联赛,不知她们心爱的小贝其实在西甲成绩并不咋的。但是,在过去的一个月中,这个世界的话语权是被那个小小的“团队之星”掌握的,不看球不就把自己当外星人了吗?要是有人问起最喜欢哪个球星,一定要挑丑的说,那样才是时尚中带着性格。连当红如超女之流都忙不迭地开起了专栏写球评,结果闹出了抄袭事件。
世界杯本是球迷的节日,但是如今却同名目繁多的各种“节”一样,也成了被当作时尚符号狂热追捧的一个“节日”,“我看世界杯”成为一种姿态、一种炫耀,不知算不算足球的悲哀。因为当世界杯结束后,足球也将从这些人的视野里消失。切尔西是哪个球员的名字吗?我不知道。
当世界杯成为另类的享受
看罢世界杯,精彩的配合或射门不记得了,谁输过赢过或许也不记得了,却记得内德维德单膝跪地的身影,劳尔那个黯然神伤的生日,范·巴斯滕身上挺阔的白衬衫,克林斯曼狂欢时的孩子气,齐达内脸上八年后再次绽放的笑,还有坎比亚索的泪、费迪南德的泪、贝克汉姆的泪……有这样的球迷。
从夜里11点到早晨5点地开着电视,熬到终场一声哨响才肯去睡,真正要知道结果却得看午间战报……有这样的球迷。
不知道该祈望哪个球队获胜,所有的比赛都支持弱队,全不管谁的脚法更华丽,谁的技术更全面,只一心等着爆冷门……有这样的球迷。
不记得世界杯都是在哪比的,不知道何为越位,什么情况判角球,只记得90年世界杯自己在考大学,94年一边看球一边找的工作,98法兰西之夏自己成家了,02日韩世界杯那年进入了而立之年,今年正看着和自己同龄的菲戈齐祖作告别演出,世界杯成了重要的人生坐标……还有这样的球迷。
其实,伪球迷也有很职业的。伪球迷同样享受世界杯。
现实中最戏剧化的悲喜两重天,真男人间的英雄惜英雄,天才少年的成长,巨星最后的背影……生活原本太过平淡,但是,这一切世界杯却都能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