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东北网7月11日电 记者采访手记:珍宝岛和英雄树
黑龙江晨报记者 朱艳
珍宝岛,乌苏里江上一块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却因1969年那场著名的“珍宝岛事件”而闻名世界。
7月8日,登上军艇,渡过乌苏里江,我们到达了珍宝岛,走进了这个我无数次从书本上读到过的地方,可谓得偿夙愿。
上得岛来,进了大门,走过林荫道,下了“金水桥”,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英雄树”。凡上岛的人,无一例外地要到岛上的“英雄树”下凭吊英雄。因为正如不到天安门便不算到过北京一样,到珍宝岛上不看“英雄树”,便算不得真正到过珍宝岛。
这是一棵极为普通的山榆树,树冠茂密,枝干粗壮,盘根错节,虬劲地扎根于岛上的泥土中。走上前去,看着斑驳的老树皮,便能感受到它的沧桑。而这种沧桑并不仅仅来源于岁月的流逝,雨雪风霜的侵蚀,更多的则是战争在它身上留下的印迹。
那一年,年仅25岁的战士杨林,就在这棵树下,操纵“82无后坐力炮”,与入侵者的一门火炮同时互相瞄准,又几乎同时开炮,与敌方同归于尽。人们为了纪念英雄,把这棵树起名叫“英雄树”。
硝烟殆尽。而今,小山榆树已长得粗壮高大,但依稀可见当年炮弹留下的嵌痕。“英雄树”像一座无字的纪念碑矗立在珍宝岛。
而今天,岛上的官兵不仅接过了先烈手中的钢枪,也接过了光荣的革命传统。这里每年春天涨水时,大水席卷全岛,没过围墙淹到营房的二楼,战士们就撤到三楼,在一片汪洋中坚守岗位。
在岛上近1个小时的时间,我们采访小组人人都遭遇了蚊子铺天盖地的袭击,弄得狼狈不堪,最少的也被咬了10多个包。就在我们叫苦不迭之际,我看见,在大门外挺拔站立的一个值勤战士的胳臂上,全是密密麻麻大大小小好几层的红疙瘩。营长说,战士身上被蚊子咬上上百个包并不稀奇,这在珍宝岛是最小的困难。
我知道,历史会随时间流逝,英雄精神却永远长存。
7月9日于同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