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11日电 题:早改早主动
“事改”难不难?当然难。它触及到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等多个领域,关系到教育、卫生、文化、建设等多个系统,涉及到投资体制、管理体制、经营体制等多个层面,牵一发而动全身,岂能不难!更何况,其中的每一项改革都关系着当事人的切身利益乃至“饭碗”。
难,怎么办?往后拖吗?这也是时下一些人的心态。但“拖”,一方面,会使问题越拖越多、越拖越大,将来解决起来更加棘手;另一方面,众多矛盾长期不解决,也会延误事业单位在当前改革大潮中轻装前进,失去发展的先机。
齐齐哈尔事业单位改革的实践就是活生生的证明。该市近两年文教、卫生等事业在全省异军突起,成为这些系统的“领军”,很大程度上是改革激发的动力。他们的实践告诉我们:事业单位改革是早改早主动,不改永远是“包袱”,永远拖后腿,永远被动。但需要强调的是,改革过程中要大胆、心细、阳光操作。这是由事业单位改革牵涉面广、矛盾复杂决定的。
胆大,具有壮士断腕的勇气,才能面对众多的矛盾不畏惧、不退缩,勇克顽疾;心细,不鲁莽,不贸然行动,沉着应对,才能把改革抓细、抓好。这也是齐齐哈尔“事改”成功的一条重要因素。该市从2002年开始调研、考察,走访了七八个省市,反复论证,光配套文件就下发了14个之多,并把2004年定为该市的“事改年”。正因为作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才使改革少走弯路,避免了大的波折。
阳光操作,不仅能避免腐败,而且可以赢得群众的支持。群众是事业单位改革的主体力量,是改革的推动者、参与者,又是改革的监督者和受益者。没有群众的支持,改革是难以成功的。所以,事业单位要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阳光操作。搞暗箱运作,只会使改革走上邪路,导致自身改革的失败,甚至还会损害我们“事改”的声誉,使后继者望而却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