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东宁县老黑山镇着力培养"创新型农民"推动经济发展
2006-07-11 17:50:26 来源:东北网  作者:王良武 高长利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7月11日电(王良武 记者 高长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主体,农民增收是核心。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东宁县老黑山镇以培养“创新型农民”为切入点,培养新技术示范人、新产业带头人、新品种试验人、新行业领路人、新观念倡导人,以此带动全镇农民使用新技术,推广新品种,发展新产业,涉足新行业,树立新观念。

  为了确保新型农民的培养,老黑山镇制定了《2006—2010年“创新型农民”培养规划》,计划通过资金扶持与奖励、政策引导与培训、典型宣传与带动等方式,力争到2010年把全镇80%以上的农民都培养成具有“五新”能力的“创新型农民”。

  为鼓励农民争当“创新型农民”,镇里每年拿出10万多作为专项基金,用于农民培训及推广新技术、新品种等的扶持奖励资金。眼下,镇干部正在全镇统计符合条件的农民,马上就要召开表彰奖励大会,对已具备“创新型农民”条件的要给予千元以上的重奖。

  为了鼓励农民从事新产业,从土地中跳出来,老黑山镇还出台了鼓励措施,凡是农民开办的企业,税费相应减免,对于领先从事新行业的人给予资金扶持和奖励,以此鼓励广大农民大胆开辟新的就业增收渠道。该镇下碱村农民赵振财独辟蹊径,到俄罗斯办了一个家庭农场,不但自己取得了不菲收入,还带领了全村的13个农民挣到了大钱。在赵振财等新行业领路人的带领下,目前,全镇20%的劳动力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新行业,其中在当地煤矿务工的730多人,外出务工人员达到680人。

  老黑山村农民时金库是“创新型农民”的典型。他创新生产技术,采用小孔栽培技术,生产出的木耳单片,质高价优,比用传统方法生产的木耳每公斤多卖8-10元。他还发明了木耳小孔开口器,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节省人工,也克服了过去开口不均的情况。今年,他共种植了5万袋木耳,秋天还要再种植3万袋的冻蘑,预计仅食用菌一项就可收入10多万元。谈及培养“创新型农民”的初衷,镇党委书记王继武这样说,“只要农民的素质提高了,那么新技术、新产业、新品种、新行业、新观念就都派上用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事也就不用操心了。所以在这方面,镇政府舍得出钱。”

  在鼓励农民发展新产业的同时,老黑山镇还积极为农民寻找新的致富项目。县内龙头企业裕宁山产品加工厂产品出口俄罗斯,但原料不足。镇里出面与企业取得了联系,鼓励农民生产滑子蘑,请技术人员定期指导,标准化生产、保护价回收,并组建了行业协会,在全镇发展滑子蘑10万袋。村民王佩洪种植了8500袋滑子蘑,他说:镇里帮着找了个发财的好项目,生产用工少,产量高,而且好销。

责任编辑:李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