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凝心聚力铺就小康路--记七台河前山村党支部
2006-07-14 09:41:54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吕天生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7月14日电 题:凝心聚力铺就小康路--记七台河前山村党支部

  一个仅有73户、288口人,耕地面积6300亩的小山村,却创造了从二十几年前的人均收入30多元,到去年人均收入11600元的奇迹,成为七台河市的首富村、小康示范样板村。

  前山村党支部先后被中组部、中央文明委和省委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精神文明标兵村”、“五个好先进村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支部扭住“村域经济发展”不放松

  前山村党支部狠抓科技知识的普及,多次从市、区聘请农业科技专家到村里讲授农业科技知识。村党支部还专门划定了农业适用技术试验、示范田,由党员带头示范做样板。经过几年努力,玉米大双覆、大豆垄三栽培、水稻旱育稀植、超稀植技术相继推广成功。

  在发展特色种植中,村党支部紧紧抓住“北药开发”的契机,先后3次派人到哈尔滨、河北省安国县等地考察“北药”种植,并与省北药开发办研究所联系,在村里建起了药材种植基地。为降低购买药材种苗成本,村党支部请北药办的专家指导,自己搞起了种苗繁育,无偿向村民提供种苗。几年来,全村累计投入资金近百万元,种植平贝、枸杞子、龙胆草、穿地龙等各种中药材750亩,占全村种植总面积的23.4%。2005年,全村仅药材种植一项实现纯收入50多万元,村民人均增收1700元。

  从2001年起,村党支部在充分考察论证的基础上,决定以牧养农,由村干部和党员带头,筹集资金85万元用于发展畜牧业。两年多的时间内,全村建起了占地5万平方米的养殖小区,70%以上的农户发展养殖业,村民收入直线上升。

  村党支部先后投资数十万元,实施了旱改水工程,开发荒原改造低产田1000亩,为村里增加经济效益近百万元;实施了山林绿化工程,造林1500亩,栽种各种经济林、用材林40余万株,被国家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千佳村”荣誉称号;实施绿色食品工程,发展绿色产品品种十几个,绿色粮食作物1000亩。

  强化内力修为,党支部抓牢“思想组织保障”基石不松懈

  多年来,前山村始终把加强党支部的自身建设作为抓好农村党建的重中之重,努力把党员队伍建设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和骨干力量。村党支部从抓好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道德教育入手,每年年初都制定学习计划,确定重点学习内容,每月集中学习一次。村党支部把强化制度建设作为规范执政行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先后建立健全了党支部议事、“三会一课”、民主评议、村务公开等制度,坚持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凡是涉及新农村建设规划、村集体重大支出、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承包等重大事项,都实行“一事一议”,实现了农民的自我管理、自我监督。村党支部每年都组织党员开展“重温入党誓词”、“我为党旗添光彩”、“争做优秀共产党员”等活动,进一步激发党员献身村屯发展、服务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心热点难点问题,党支部坚定“一心为民解忧”目标不偏离

  村党支部在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进程中,始终把为村民办实事,解决实际困难,维护村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切实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村里先后投入30多万元整修街路。2000年,村里再次投入15万元,为各户统一规划修建了小桥、厕所,安装了统一样式的铁栅栏和铁大门,并建成了面积达12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和占地4000多平方米的农民公园。去年又新建了31栋160平方米的2层小洋楼。村党支部从实际出发,建立起种养殖协会、红白理事会等门类齐全、服务优质的各种服务组织,为村民提供各项服务。村党支部还为全村17岁以下的少年儿童购买了养老保险,中小学生上学免费车接车送,村里每年拿出一万元为老年人过节,让村民们切实感受到了党支部关怀和温暖。

责任编辑:刘华

【专题】振兴中的黑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