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孟凡乐的骨灰被安放在革命烈士陵园 |
东北网7月14日电(记者 雷蕾) 今天上午,哈尔滨上演了悲壮的一幕,上万名群众自发地守侯在道路旁,护送他们爱戴的好民警孟凡乐走完最后一段路程,灵车经过的街道变成了鲜花和泪水的海洋……
十年酒徒来为“救星”送行
今天上午9时许,灵车刚开出向阳山革命公墓,一名40多岁的男子手提两瓶白酒坐在路边,一手拿着酒杯,一手拿着一束鲜花,边哭边喊:“救星啊,你慢些走,咱俩喝上一杯。”
原来该人姓刘,家住哈西地区,下岗多年,终日以饮酒为生,经常到处赊账买酒喝。一年前,孟凡乐在出警时了解到刘某的情况后,当天下班后就请刘某喝了顿酒。小孟跟刘某说:“你把酒戒了吧,如果以后你实在想喝,我花钱请你!”第二天,小孟就把刘某欠的所有酒账都替他还清了,又为他在哈西果菜批发市场找了份工作。从此,刘某把酒戒了,好好干起了工作,家庭也和睦了。
八十岁孤寡老人送别“儿子”
灵车行至南岗公安分局门前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娘站在路边颤颤抖抖的要上前拦住灵车,被路旁的工作人员劝住。老太太边哭边喊到:“车上坐的是我的亲儿子孟凡乐,我不能让他走,他没有死……”
老大娘姓王,今天83岁,家住哈西地区孟凡乐的管片内。两年前的一天,孟凡乐入户调查,了解到王大娘年龄大,老伴去世早,又无儿无女,只靠低保的几百元钱生活。打那以后,小孟成了王大娘家的常客,米没了小孟去买,下雪了小孟帮着修暖气,天热了小孟又在二手市场为老太太置办了一台冰箱。老人脸上从此有了笑容,逢人便说这回我有儿子了,他叫孟凡乐,在哈西派出所工作。
贫困大学生弟弟来为“哥哥”送行
灵车缓缓行至哈西派出所时,一名男青年手举挽联上书:山川含泪,弟弟难见好哥哥,风云变色,弟弟又少一兄长。男青年姓李,是齐齐哈尔人,在哈尔滨理工大学读书。小李的父亲早年患了重病,母亲很早就去世了,以前一直是哥哥打工供他上学,不幸的是哥哥又在打工时摔断了腿,小李只能白天读书晚上干零活来继续学业。
两年前,孟凡乐通过派出所战友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找到小李,坚持每月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200元钱资助他。孟凡乐生前,小李多次想认孟凡乐为哥哥,但一直没有机会说出自己的心声,这回在孟凡乐出殡时,他从哈西派出所追灵车一直追到哈尔滨理工大学门前,终于喊出了自己的心声:“哥哥!你一路走好!”
残疾哥哥来为“弟弟”送行
灵车行至哈尔滨革命烈士陵园时,一位坐轮椅的男子在路边哭喊着:“弟弟,你慢点走,哥哥来送你来了!”男子姓赵,是哈市某建筑公司的一名下岗职工,多年前在一次外出打工时,赵某摔成了瘫痪。开始有父母照顾他,后来父母去世了,妻子离婚后领着孩子走了,剩下他一人生活难以自理。孟凡乐得知后,就坚持利用业余时间照顾他,并与当地党委政府取得联系,为赵某取得了低保,使他坚定了生活下去的勇气,他把孟凡乐当成了自己的亲弟弟。他边流泪边对着灵车说:“小乐,今生哥哥报答不了你,等来世哥哥一定好好爱护你,你一路走好啊!”
在南岗公安分局门前,63岁的王大娘带着小孙子一早就在路边守候,要为烈士送行。年仅5岁的小孙子等得着急了就问奶奶,为啥在这等。老人语重心长地说:“你在这看叔叔一眼,就会知道怎样做个好人。”
在文化派出所送行的队伍旁,自发地站了数千名群众,路上的车辆自动鸣起了喇叭为烈士送行,数百名小学生向烈士的灵车敬礼。
在果戈里大街上,一位70多岁的老汉向灵车深深鞠躬:“我与孟凡乐非亲非故,听说了他的事迹,我们就尊敬他,感谢他。”
服装城的业户们赶来了,他们拉起了30多个横幅表达对英雄的怀念。
飞行学院的7名飞行员和36名战士赶来了,他们列队向烈士的灵车敬礼,并主动帮助民警散发烈士孟凡乐事迹的宣传单。他们说,近期再飞上蓝天时,要把宣传单在天空中散发,让更多的人了解孟凡乐、学习孟凡乐。
一路走,一路哭声和悲鸣,孟凡乐在群众悲痛的目光中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