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鉴定后认定民间百件收藏“珍宝”九成是赝品
2006-07-17 10:14:28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张鸣霄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7月17日电 15日,我国著名文博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叶佩兰、许忠陵来哈为市民鉴宝,吸引了哈尔滨市众多收藏爱好者携“宝”前来。此前,哈尔滨市专家已对近千件收藏品进行了初步海选,并甄别出100余件请北京专家做最后“裁决”。两位北京专家经过一天时间的仔细鉴定,认定哈尔滨市市民提交的这100余件藏品中有九成是赝品。

  近两年,哈尔滨市艺术品市场全线飘红,藏家、卖家、寻宝、鉴宝空前火爆。哈尔滨市民间对艺术品的投资,怎样才能规避风险,进行理性选择?

  100余件藏品中“老东西”很少

  15日上午9时,黑龙江银通拍卖有限责任公司内挤满了来自哈尔滨市的收藏爱好者,他们翘首期待着著名古陶瓷鉴定家叶佩兰和著名书画鉴定家许忠陵来揭开他们手中“珍宝”的“庐山真面目”。

  叶佩兰和许忠陵对符合某个年代特征并真正出自那个年代的真品,都爱用“老东西”这个词来品评。在瓷器类藏品中,他们认定为“老东西”的仅有辽瓷皮囊壶、民国红雕水盂、晚清民间青花狮耳香炉、明末青花权秤砣、晚清粉彩人物四方瓶、清中期酱釉小罐、民国笔筒等几件。在书画类藏品中,仅有一件是清朝的“老东西”,但这个“老东西”也是清代人仿前朝著名画家画作。

  在鉴定现场,有两位藏家坚持说自己的藏品是真品。其中一位藏家称亲自在故宫博物院见到过和自己手中这件藏品一模一样的实物,另一位收藏家拿出了某国家级博物馆用现代科技“DX-95X荧光能谱仪”检测的瓷器检测报告。但经过专家仔细鉴定,肯定他们的藏品均为赝品。还有一位藏友拿出花1800元买的文徵明《江南春图》信心百倍地要求鉴别其是真品。专家听了笑着说:“别说1800元,这么长的画卷如果是真品三四万元也下不来。”经鉴定确为赝品。

  “这次鉴宝虽然也有近10件真品,但其中称得上‘宝’的却很少。”叶佩兰、许忠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样的鉴定结果,也印证了省内一些权威鉴宝专家此前的预言:哈尔滨民间出现顶尖级藏品的可能性不大。

  艺术品收藏成为投资新渠道

  根据国际经验,一个地区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艺术品市场就有可能启动。随着哈尔滨市经济发展,部分市民的投资渠道转向艺术品收藏。

  追溯起来,2005年秋季在哈举办的东北三省艺术品拍卖会首次掀开了哈尔滨市艺术品投资的“盖头”。当时,哈市一市民收藏的《元代盛懋山水长卷》以1200万元的天价成交;在上周日刚刚结束的哈尔滨之夏艺术品拍卖会上,300余件艺术品成功交易,总成交额达400余万元……这些,都证明了哈尔滨艺术品投资市场大有潜力可挖。

  据省拍卖行业协会统计:目前,哈市约有近10万人关注和收藏艺术品,哈尔滨市的艺术品投资额度年增长10%—20%。2005年以来,哈尔滨市艺术品市场的买方群体不断扩大,几乎是10年前的3倍。

  淘宝前要先练就火眼金睛

  目前,和全国各地一样,哈尔滨市收藏者和投资者处于一个赝品充斥的市场中,最大的风险就是用真品价格买到赝品。叶佩兰和许忠陵等专家建议,收藏者要提高自己的艺术品识别能力,淘宝投资前要先练就火眼金睛。

  哈尔滨市很多艺术品投资者曾是金融和房地产领域的成功者,他们试图通过同样的方式在艺术品市场获利———炒作。这些投资者进入艺术品市场,并不是基于对艺术品的需要或对艺术品未来价值的预期,而是希望能在上涨的艺术品市场中迅速获利。除了充裕的资金外,他们并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心理准备。据专家介绍,这类资金盲目进入艺术品市场之后,会被一些有准备的业内人士牵引,用高价购买赝品或价值不高的艺术品,可能最终会蒙受巨大损失。

  由一名收藏爱好者继续深造后成为黑龙江省知名文博鉴定专家的省银通拍卖公司瓷器部经理陈学力,以亲身经验提醒收藏爱好者:不断的积累和学习是投资的第一要务。陈学力每个月都要到省内外的各大博物馆、考古挖掘现场、考古所及拍卖会进行考察学习,牢记每个时代器物的特征。

  省、内外专家们通过亲身经历总结认为,艺术品投资要走好“三步曲”:一是读懂并积累收藏史,不要相信道听途说;二是收集标本资料,包括残次品和瓷片,这是为了买完好品而做的练习;三是有好的藏友圈。正如《福布斯》杂志所说:艺术品收藏需要智慧。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