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走过那四十六道弯
2006-07-19 06:23:30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史咏 刘延涛 刘姝缓 高长利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喂,是陆哨长吗?我是司机陈永柒,明天上山送水,你们需要什么?稍等,我记一下:猪肉10斤、青鱼10斤、洗发水2瓶……”每次给边防某部保兴山哨所送水,四级士官陈永柒都要事先跟哨所通个电话,看看山上的官兵要捎带什么东西。

  保兴山哨所位于界山顶峰,因山势险峻,从建哨的那天起,一代代哨所官兵就经受着缺水的煎熬,用水一直靠山下连队派人往上送。也许是巧合,在家排行老七的陈永柒,来到连队后当上了保兴山哨所的第七代送水兵。

  从连队到哨所只有一条沙石铺就的盘山路,39公里长的山路有46道弯,最多的一段百米长的路竟有8道弯,有几处路面的倾斜角度超过了30度。因为弯多坡陡,当年有两名送水的战士就倒在了这条路上。从此,送水战士只要经过这里,就会鸣笛致敬。

  

  6个年头 800多趟山路

  虽然山路艰险,可陈永柒一送就是6年多。800多趟山路的往返,陈永柒练就了一身过硬的驾驶技术。哪个弯道要收油、哪段陡坡该换挡,他早已熟记于心。正是凭着这份娴熟和谨慎,陈永柒成了这段边防线上为数不多的四级士官。

  水车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缓缓前行,一路的颠簸过后,水车喘着粗气爬上了山顶。哨所官兵听见熟悉的汽车喇叭声,纷纷跑出来迎接陈永柒。

  独立于山巅的保兴山哨所,宛如海中的小岛,偏远和寂寞是常人难以想像的。陈永柒的到来,给大家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活必需的柴米油盐,还有一份份欢乐。每次水车上来,战士们都要把山上大大小小的容器装得满满的。

  该哨二级士官杨立林说,哨所有一个水箱,蓄水量在两吨左右,还有20个小桶,能存两到三吨水。这五吨水,能用10天左右。团里体谅战士,给哨所配备的淋浴器。可为了节约水,官兵们一直舍不得用。每次上山,陈永柒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催大家先洗个热水澡。看着陈永柒疲惫的样子,大家心里不忍。但陈永柒每次都说,“你们不用担心,如果没水就打个电话,我马上给你们送上来。”

  

   汩汩清水将流淌哨所

  夏日的微风吹拂着群山绿树,小兴安岭上的各色花儿姹紫嫣红。为了解决哨所官兵的生活用水问题,各级领导想了不少办法。几年来,部队派出的工程队一直在为哨所打井,可因为山高石头硬,施工进展较慢,第一年打了70多米,第二年打了150多米,第三年打了200多米,直到去年年底总算有了眉目,预计不久就能接上管线,哨所官兵就可以用上井水了。

  按照部队计划,陈永柒将告别陪伴他多年的送水车,哨所的送水兵也将成为历史的一页,永远留在部队建设的史册里,留在哨所建设的佳话中。正是有了一代代送水兵的无私奉献,才有了界山上巍峨耸立的哨所。

责任编辑:岳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