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农民齐心协力想办法 阿城市南城村裴家屯成立理事会儿
2006-07-21 11:17:39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黄春英 马少忠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垃圾沟变成的小花园。

  东北网7月21日电 阿城市阿什河街南城村裴家屯村民张国范,最近心情特别好,因为原来横在家门口的垃圾沟,现在变成了鲜花朵朵、碧草茵茵的小花园,满眼的万紫千红和花草的清香取代了原来的苍蝇乱飞和臭气熏天。“这变化,多亏了村民理事会!”张国范发出由衷的感慨。

  原来,在新农村建设中,裴家屯成立了村民理事会。理事会一成立,就结合实际,带动和组织村民自发出工投劳,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屯里的面貌由此日新月异。

  “五员”理事多种角色共演

  采访中,裴家屯村民理事会理事长方亚军向记者道出了他们的初衷:建设新农村,虽然国家和有关帮建单位能给钱给物,但具体的活儿还要靠农民来干,农民是真正的受益者和建设主体。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帮建单位援助给我们村一些路灯,需要村民出人出车去取回来、安装上。可这事儿,让谁去?由谁来组织?于是我们想到了成立个理事会,自己来管理自己。

  裴家屯的现象,并非个例。

  南城村村支书高玉宝告诉记者,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后,村屯干部被精简,农村的屯级组织已不复存在。他们村仅有7位村干部,却要管理着9个屯3500多人,管理的片大、屯与屯之间距离又远,因此屯里的很多事都无力顾及。

  在裴家屯,村民理事会的成员还有一个有趣的名字———“五员”。这是因为理事会成员要扮演五种角色:宣传员、组织员、服务员、调解员和监督员。理事们理的事则包括走家入户向群众宣传建设新农村的有关政策;组织村民筹集建设资金,出人出力参与新农村建设;统一购买、管理和发放新农村建设物资;及时调解处理村民纠纷;对屯里的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和工程资金进行监督管理等等。

  作为村里的妇女骨干,理事会成员何丽新在妇女中很有号召力,经常是她一声号令,村里的妇女们就积极地跟着她拿着扫帚、拎着桶,走出家门清扫街道、浇灌花草。

  身先士卒方能引领农民

  做了多年的村干部,高玉宝对发动农民有着很深的感触。他告诉记者,现在的农民都在一家一户地忙着“奔小康”,因此,把群众统一组织起来建设公益事业比较难。村民理事会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理事们刚开始动员村民时遇到了不少阻力。在改善村容村貌过程中,有的人认为新农村是国家给建,农民用不着自己受累;有的人说风凉话,认为村集体没钱没物,根本不应该搞新农村建设;还有的人存在抵触情绪,不愿出工,阻拦清路障,也不同意粪堆出屯、畜禽进院。

  针对这种情况,理事们决定,边做思想工作,边以实际行动感染和引导村民。屯西有一条30年前建的排水沟,由于村民经常向里面扔垃圾,久而久之,那里变成了脏乱不堪的垃圾沟。理事会召集村民商议后,决定将垃圾沟改造成绿化带。他们带领20多位村民自己动手,清走垃圾,填平水沟,然后在上面栽上花、种上草,又将城里淘汰的旧步道板运回来铺上,方亚军还自己垫钱买来一些石桌椅安放到其中。村民们惊异地发现,仅十几天的时间,存在了30年的又脏又臭的垃圾沟就变成了鸟语花香的小花园。现在,那里成了村民的休闲场地,每天晚上,大家在那里乘凉、聊天、下棋、扭秧歌。

  看到村民理事会真能办实事,村民们从此认可了理事会。在理事会的引导组织下,村民自己动手建设美好家园。2个多月中村民踊跃出工投劳2314个,整修屯内巷路1740延长米、路边沟3200延长米,铺设步道板1700平方米,栽种梧桐、云杉等树木400多棵、花卉8000多株。

  如今走进屯内,别有一番景色:巷路全部实现了砂石化,路灯排列整齐,路边的樱桃树硕果累累,树下盛开着五颜六色的小花。远远望去,一派整洁、宁静的乡村景色。

  农民的事还需农民自己干

  裴家屯村民理事会引导村民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虽然时间不长,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仅屯容屯貌大为改观,更可喜的是村民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阿城市阿什河街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王殿友评价说,裴家屯的探索打破了村屯建设必须依靠乡村组织、政府投入的传统观念,他们用实践证明,农民完全可以自己动手建设家园。

  环境改造人。何丽新告诉记者,如今在裴家屯,随便停车拴畜、到处堆放垃圾杂物等不讲文明卫生的现象不见了;村民抱柴禾时,如果掉在路上一根,马上就有人捡起来,而在以前大家都随便扔,没人当回事儿;路边的花从春天一直开到现在,从来没有人去碰,连六七岁的孩子都懂得不摘花掐草。

  理事会还极大地激发了村民建设家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方亚军告诉记者说,“现在村民太好动员了。”原来,今年这个屯得到政府补给的2万元征占土地补偿金,开村民大会时,理事会建议将这笔钱留在村里捆绑使用,用于新农村建设,把屯里的路修成水泥路,并准备利用地理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乡亲们一听是为大家谋福利,没一个打奔的,全都举手赞成。

  记者点评

  裴家屯虽然只是一个有着101户人家、320口人的小屯,但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大多数村屯都是相似的。面对困难,是一味等待国家支持,还是在争取支持的同时群策群力。这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没有农民的参与,建设新农村可能只是宏伟蓝图。裴家屯村民理事会从农民中产生,并以农民旗手的角色引导和组织农民投身新农村建设。虽然裴家屯村民理事会刚刚起步,但这种努力和探索是可贵的。它带给我们一个有益的启示:必须做好发动农民群众的工作。只有农民群众不等不靠、因地制宜,齐心协力想办法,才能克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各种困难,推动新农村建设这列火车快速前行。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