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22日电 题:这是一个让人肃然起敬的故事。当记者一行人来到省军区边防某部采访时,一位边防老战士含着眼泪,向记者讲起了军营中一位军嫂的事迹——凤凰山上的启蒙者
上世纪90年代的凤凰山还很荒凉。在每年5月份的时候,常能看见凤凰山下一位妇女在一座小坟茔前哀悼,嘴里常叨咕着“要是我能早点来多好……”
1991年的冬天,那是杨敏第一次来边防看望丈夫秦国忠,当时秦国忠任某边防连的指导员。在部队里,杨敏经常看见一个留着羊角辫的小女孩在堆雪人,她情不自禁地走过去抱起小女孩问:“你叫什么名字?几岁啦?”小女孩露出两个甜甜的小酒窝说:“阿姨,我叫琳琳,今年5岁。”瞅着小女孩冻得通红的小手,杨敏心疼地焐了又焐……
杨敏从边防回来的第二年,秦国忠回家探亲。一次他去幼儿园接她下班,在幼儿园里他望着打滑梯的孩子,自言自语地说:“这里的孩子多幸福!前几年,上级给我们团派来的那位幼儿教师,整天和孩子一样哭鼻子,才干了一年多就调走了。如果她不走,孙连长的女儿也不会死。”杨敏“腾”地从自行车后座跳了下来,急切地问:“是那个叫琳琳的小女孩吗?”秦国忠差点从自行车上摔下来,看妻子惊愕地瞪着眼睛,他不知所措地点了点头。
小琳琳一人在家没啥玩的,翻出几瓶药,倒出几粒药片舔了舔,挺甜,就把药当糖吃了,当她的母亲赶回来时,小琳琳已口吐白沫不省人事,没等到医院就断气了。可怜的小琳琳那年才5岁。杨敏回到家饭也没吃几口,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满脑子都是小琳琳活泼可爱的形象……
不久,杨敏随军来到了凤凰山边防。她很快把没人看的孩子管了起来。1994年,团队正式组建了幼儿园,杨敏担任了幼儿园园长。这一年两名受过幼师培训的军嫂也随军来到了边防,她们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一起动手制作教具,自己掏钱买来幼儿书籍,杨敏还把家里花了2000多元买的电子琴搬到了幼儿园……
1999年秦国忠去外地指挥学院进修,她每天下班走进40多平方米的小屋,望着患病在床的婆婆,感到真有些支持不住了。她拿起笔给秦国忠写信,可到了嘴边的话怎么也落不到纸上。秦国忠放假回家,看到妻子瘦得眼圈都黑了,他心酸了。秦国忠是位政治干部,战士心里的那点事都在他的眼里,可他一直想不明白自己的老婆怎么就放弃了城里优越的环境来到这里,还干起了幼儿园,还把这些孩子培养得多才多艺。部队战友的孩子于贺涛,从5岁起就多次参加军内外演出,会弹木琴、打架子鼓;部队管理员的孩子耿可瀚被人称为“速算神童”,不满5岁就能进行千位以内的数字运算;现在,已经走进黑龙江省重点中学鹤岗一中的张晓光,先后获得过鹤岗市“第十届初中数学竞赛一等奖”……
这一切的一切秦国忠都看在眼里喜在心上,那天,当他把自己将到鹤岗人武部任政委的消息告诉她时,杨敏高兴地做了一桌子的菜为他庆贺。可当得知他要带她一起去鹤岗时,她却摇头了……他想不明白,妻子一直渴望能和自己长相“厮守”,今天这是怎么了呢?
凤凰山下小小的坟茔前,杨敏默默地说:“要是早几年来这里多好呵!”秦国忠突然明白了妻子的心思,他慢慢蹲下来,捧起一把黑土轻轻撒在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