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22日电 哈165中学的王志军出生在一个穷乡僻壤的小山村,兄妹三人,和父母与曾祖父生活在一起。贫苦的生活使他认识到学习的来之不易,同时感到只有发奋读书才能改变穷苦的现状。他领弟弟、妹妹发奋地读书,1989年,他和妹妹分别以全校第一名和第二名的成绩,同时考入省重点高中。3年后,又同时考入大学。从此开始他新的人生转折点,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也得到同行们的称赞……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王志军身上,这一点儿被淋漓尽致地体现。从记事开始,母亲忙碌辛劳的身影就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中,成为激励他学习的动力。
王志军上学时,他爸爸是教师,每天忙于工作,所以家中的农活便全部落到母亲一个人身上,耕地、播种、锄草等,经常累得直不起腰来,王志军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帮母亲干活,干完了再去写作业。到中学后,王志军不得不到离村很远的镇中学住校读书,他每月的生活费都压缩到最低,自己洗衣服、缝补衣裤等,每周还定期回家帮母亲做事。王志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县里的省重点高中后,住校离家更远了,但他仍坚持每周回家帮母亲干活,然后再回到学校默默地学习。有一次,他回家,家里没人,左邻右舍找遍了也没有,在焦急中一位亲属告知:你妈妈住院了。王志军蒙了,经亲属的指点,他知道,母亲住进了肿瘤医院,得了肿瘤。当他看到病床上的母亲时,早已是双眼红肿。在假期的那几天里,他天天在医院里照顾母亲,给母亲喂饭、打水洗脸……在母亲化疗反应时,他更是不离左右,陪母亲说话,给母亲精神上莫大的安慰,在母亲住院的几个月里,他每到休息都会坐车跑到哈市的医院里陪母亲,用他的话说:“我看着母亲,心里踏实。”一边在无微不至地照顾母亲,另外他怕学习落后惹母亲伤心,回到学校后拼命地学习,经常到深夜……
临近高考,母亲想孩子一年也没吃什么有营养的食品,考试了,特意买了两个鸡腿送到学校给他和妹妹每人一只。王志军拿着这个鸡腿没有吃,母亲走后,王志军小心翼翼地将鸡腿包起来,他想考完试后回家给母亲吃。可是考试结束后,他再拿出鸡腿准备回家时,鸡腿早已因7月的高温发霉、变臭。
工夫不负有心人,他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也实现了心中夙愿,顺利考入大学。
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春节,王志军用自己辛苦攒下的钱给父母买了梦寐以求的大彩电和音响。他知道母亲爱听二人转,特意带回去—些二人转磁带和碟片。每当有邻人或亲属到家里去,母亲都会打开电视或音响,总不忘说上一句:“这是小军买回来的,”心中的自豪溢于言表。
成家后,虽然自己的生活还很拮据,一家三口还只是租住一间30多平方米的小屋,但是为了不使儿女在外的老人感到孤独,王志军便把父母从农村接到了省城。弟弟毕业后没有分配工作,也随父母一起住到了哥哥家,直到2002年结婚后才搬出去住。母亲腿疼,他比自己腿疼还心急,请假带母亲去医院,忙前跑后,买药、咨询。
在王志军的带动下,他的妻子也十分孝顺,婆婆所穿的衣服、鞋子等大部分都是儿媳买回来的,有时自己舍不得买贵的鞋子,给婆婆选的鞋却要左挑右选,要穿着舒适,还要样式好看。用儿媳的话说,做儿女的就是要让老人舒心、开心,心里才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