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25日电 记者手记:守卫边疆热爱生命
黑龙江晨报记者 刘泽宁
林海茫茫的大兴安岭是我国最寒冷的地方之一,年平均气温在零下4摄氏度,常年无霜期只有80多天。在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里,省军区驻大兴安岭边防某部的广大官兵以苦为乐,在千里边防线上履行着卫国戍边的神圣职责。同时,也挥洒着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怀。
我们“三千里北疆话国防”采访小组刚到这里,就遇上了一件趣事。那天,我们正要赶往距连队3公里外的哨所采访,就听到班长王胜的一声喊:“快拉电闸,有狍子要撞电网!”听到喊声,战士立即关闭电闸。这时,只见一只狍子已钻进护网,正东撞西闯。如果战士没有及时断电,这只狍子早就被几千伏的高压电烧焦了。可是电网不能断电时间过长,战士们赶忙从里往外轰它。狍子一下子跃过一人高的护网,跑了。
为防止狍子再次闯入“禁区”,战士们对护网进行检修加固。电网是修好了,可战士们不能24小时地守在电网前!正在大家为难时,班长想起了中央电视台《人与自然》中讲的动物以气味做标记的事儿。班长一声令下——战士们在狍子容易出没的电网外围,每隔5米洒一些人尿,划出“军事领地”。嘿,这个办法还真管用!当天下午又有狍子来了,走到电网边嗅了几下,就掉头了。
班长说,经常有一些野生动物像黑熊、狍子等光顾这里,但是部队有不成文的规定,驻守边防的部队要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爱护野生动物,即使战士们受到野生动物的威胁,也要尽量保证这些动物的安全,不轻易伤害它们。
7月23日于大兴安岭
责任编辑:李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