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10年间辗转租场排练再苦再难演出是天 11年讴歌北大荒精神
2006-07-25 11:03:00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王辛娜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7月25日电 自费订购演出服、自发排练、自费租剧场,11年来,哈尔滨知青歌舞团的老知青们义务奉献了多少次热情、精彩的文艺演出,每到一处,歌声、掌声、哭声连成一片。目前,这些平均年龄51岁的团员们,用热血和心中永恒的青春,点亮舞台……

  13日,记者从哈尔滨市道里区建国街223号的门洞进去,来到位于三层的哈尔滨知青歌舞团的排练场,不足300平方米的排练场,年租金3.5万元,团长刘可广高兴地对记者说:“直到今年,我们的排练才有了这样一个固定场地。前10年,我们都是四处流浪着排练,一般情况下,租场地费,2小时要花60元。”

  1995年,30多位老知青在松花江边重聚首,他们的脸颊被岁月刻上深深的印记,头顶也布满了银丝。就在众人游江时,这些当年活跃于北大荒各兵团、农场的文艺骨干们又唱又跳,风采不减当年。老知青马鉴斌、邱彩珠拍手唱着那首《毛主席派人来》,视线被泪水模糊。回忆当年的知青生活,众人提议:排练一台节目,春节期间演给大家看,共同追忆一种精神、一段永远无法忘记的青春岁月。那时,团员们在森工总局招待所一间简陋的教室内排练,教室内没有灯,大家买来蜡烛,烛光中,大家练起了刚毅、健美的舞蹈,对团员来说没有不能克服的困难。刘团长动情地对记者说:“有一位患了乳癌的女团员,至今大家都不知道她已经切除了一边的乳房。手术恢复过后,她没有落下一次排练,每次我劝她休息一段时间,她都会哭着对我说,我跳的是我的青春梦啊!”

  1998年,刘团长和团内歌唱演员、爱人郭兰茵在江北的家被洪水冲垮了。郭兰茵站在防洪纪念塔附近,用颤抖的双手握住望远镜隔江远眺自己的家,泪水止不住流了下来。10多分钟过去了,郭兰茵擦干泪水,头也不回地奔赴赈灾演出现场。2005年,团里接到去海南参加“群英杯”全国首届城乡社区文艺汇演大赛的任务,临行前,舞蹈演员韩老师打车来到医院,泪水不断地从脸上滑落,他趴在病房窗口仔细端详着病床上的母亲,心中默念:“妈,要等着我回来,一定要等我回来。”其实团员们都不知道,韩老师的母亲已经生命垂危,此行也许就是永别。几天后,当韩老师捧着特等奖的奖状从海南飞抵哈尔滨时,妻子默默地从柜子中拿出一块黑纱说:“妈要走的时候一直念叨着你的名字,她嘱咐大家一定等演出结束再告诉你。”没等妻子说完,韩老师“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哭了。

  采访结束后,记者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11年来,这群老知青撇家舍业,为了一种精神、一段不可忘记的记忆;而为了歌舞团能生存下来,刘可广已投入了20多万元,那是他家里几十年的积蓄。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