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旧)科技·卫生
搜 索
为塔里木绘制1∶5万高精度地形图 龙江测绘人勇闯罗布泊
2006-07-25 13:14:02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章海宁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7月25日电 黑龙江省作业地区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麓,东到罗布泊洼地,北至天山山脉南麓,南至昆仑山脉北麓。走进西部沙漠,具有填补历史空白的不同寻常的意义。

  今年4月底,“国家西部1∶5万比例尺地形图空白区测图工程”正式启动,作为国家四个直属测绘局之一的黑龙江测绘局,承担了该工程塔克拉玛干沙漠、罗布泊等地区的测绘任务。前不久,记者采访了刚刚从新疆测绘一线检查工作归来的黑龙江测绘局基础测绘处处长吴守来,并与负责前线信息传递的队员进行了联系,了解了测绘队员在新疆沙漠地区的艰苦工作和生活。

  吴守来告诉记者,我国西部的新疆、甘肃、西藏等地区有200万平方公里的地方没有1∶5万比例尺的高精度地形图,而高精度地形图又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所不可缺少的基础地理信息资料。为此,国家计划从今年开始到2010年,用5年时间完成我国西部1∶5万比例尺地形图空白区测图工程。所以,我省测绘队员走进西部沙漠,具有填补历史空白的不同寻常的意义。黑龙江测绘局作业地区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麓,东到罗布泊洼地,北至天山山脉南麓,南至昆仑山脉北麓。主要包括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库姆塔格沙漠,金雁山和青海西北盐沼地带。行政区域主要包括新疆阿克苏地区、和田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中部、吐鲁番地区南部、哈密地区南部、青海省西北角以及甘肃省东部。

  大风吹人走太阳烤伤皮

  记者与负责此次西部测绘踏查前线信息传递的韩惠军取得联系,韩惠军介绍说,测绘队5月3日进入了新疆,一路上经过风光迷人的天山山脉,山路又宽又平,车辆大多是重载货车,超车危险较大。

  进入新疆后,让队员们第一次感受危险的是哈密附近的风区。当地人告诉测绘队员,这段“百里风区”的风力常年在6级至7级,刮大风的时候,会达到12级。据说在上世纪60年代曾经发生过火车被风吹翻的事情,就在前一段时间,T70次列车遭到沙尘暴袭击,也发生在这段区域。

  为了体验一下“百里风区”的风力,当车辆行驶到风区后,特意停留了一下,下车后,人被吹得摇摇晃晃。队员们只好扶着车身,拍了照片上车。

  6月8日,队员们在新疆昌吉市出发,正式启动在新疆地区的踏勘。在这里,队员们首先学着调整时差,新疆和北京有2小时时差。不习惯的还有灼热的太阳,小韩说,“这里太阳比东北厉害多了!有一天我穿着短袖衫在外面活动,天气虽然不热,可是阳光还是把我的皮肤灼伤了。”队员们后来外出时都换上长袖的衣服。穿长袖的衣服还能防蚊子,当地的蚊子又大又凶猛。

  遭遇沙尘暴轮胎被埋过半

  6月10日,踏查队员们首次进入塔克拉玛干沙漠。

  9时出发时,天就是阴沉沉的。大概走了30公里,车队进入了塔克拉玛干,柏油路没有了,随之而来的是沙漠中的一条小路。

  沿着小路走了大约10公里,前面出现了一间小房子,是一个安全检查站,里面的安全员给车队做了向导。从这个检查站距离下一个目的地达里雅博依乡还有180公里。风越来越大,沙子看上去已经是横着飞了,车子艰难地在沙漠中行驶,只能用一挡、二挡开。要命的是眼前的路全被沙子覆盖了,在这里工作了20年的向导只能下车看路。司机看着汽油消耗很快直着急,带的油看来已经不够了,为了安全起见,车队掉头往回走。风更大了,刚刚走过来的车印很快就不见了,沙子还遮住了视线,只能看出十几米。向导说:“糟了,沙尘暴来了。”

  在一个大沙坑,车队的陆地巡洋舰陷住了,冲了几次都出不来。队员只好下车用铁锹挖沙子,打开车门风把沙子直接就灌了进来,拿出随身佩戴的防风镜,队员们拎着铁锹冲了下来,这时看见车轮已经被埋住了一半。大家七手八脚地开始挖,然后车子再往上冲,大家在后面推,来来回回地试了好几次,终于冲出来了。重新回到车里,队员们就像是从沙堆里面爬出来一样。

  此后,在“吐拉牧场”等地踏查的时候,车队又多次遇到沙尘暴。

  穿越罗布泊皮鞋被烫开胶

  罗布泊是黑龙江测绘局踏勘一组此次踏勘任务的中心地带,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著称于世。无论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历史学、人类学还是考古学的罗布泊,都笼罩着无数千古之谜。这里还是彭加木、余纯顺、新疆石油管理局野外队的三个考察员等人的魂归地,素有“死亡之海”之称。

  穿越罗布泊之前,队员们准备了充足的食物、水和油料。带了多方收集的资料,并拟订了好几条踏勘路线及方案。为了在天黑之前走出罗布泊,早上太阳还没有露面,车队就出发了。

  由于水量的快速蒸发,罗布泊湖底呈现凸凹不平的板结翘起的大片盐碱壳地面,个别地方还高出地面一米多,且都非常坚硬。人站在里面能听到嗡嗡的响声,令人更加恐惧。车也只能按原有的路线行驶,否则寸步难行。幸好罗布泊镇开了个钾盐矿,这里到若羌的车也相对地多了起来,行走起来才好一些。但由于四周无任何参照物,岔路又多,极易迷路。在穿越的过程中,向导有两次带错了路,走走就没路了,只好顺原路返回,到下一个路口再重新辨别方向,这大大增加了队员们的恐惧感。

  在碎石戈壁和沙漠上行走,难熬的还有高温。当时温度达到49°C,地表温度竟达70~80°C,空气湿度也仅有11%RH。在行驶的过程中,队员们要下车调试海事卫星电话和采集相关信息,一下车,立刻像进入烤箱一般,不戴眼镜根本就睁不开眼,鼻子里如同着了火,有好几个同事的皮鞋被烫开了胶。

  经过一天的跋涉,车队终于安然无恙地开出了罗布泊,但踏勘罗布泊成为每一位队员永生难忘的人生行程。

责任编辑: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