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德学院的志愿者。
郭俊峰 摄
东北网7月29日电 题:为特奥会服务我们无怨无悔--记第四届特奥会青年志愿者
最近忽冷忽热的天气让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德学院大一学生张海英感觉不舒服,加上工作的劳累、吃饭不应时,体重只有80多斤的她病倒了,但她仍然坚持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因为她是一名第四届特奥会的青年志愿者,为特奥会服务的光荣感、使命感以及同事、朋友们的关心与支持让她坚持下来了。
同样是来自华德学院大一的商亮同学这些天却精神头十足,浑身好像有使不完的劲,他说:“我太幸运了”。原来,商亮因为有课错过了特奥会青年志愿者的报名时间,多次找到负责招募志愿者的老师协商未果。学校放假后,他没有回到齐齐哈尔的家,而是留在这里等机会。21日,有一名志愿者同学家中有事退出了,让商亮终于实现了自己心中的愿望。接受培训
据本届特奥会志愿者工作部志愿服务组副组长祝国昌介绍,特奥会志愿者招募活动自去年12月3日启动后,先后有近万人踊跃报名,经过学校推荐和考核后,最后确定了800人的青年志愿者队伍,他们来自哈工大、哈师大、哈商大、黑大等11所高校。随后,特奥会志愿者工作部对青年志愿者进行了长时间的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除了有礼仪接待、工作纪律、导游导购、资料查询、志愿者责任和义务、志愿服务理念、志愿服务精神、志愿服务的基本要求等志愿服务专项知识和公共基础知识外,还根据特奥会的特点,进行了特奥会知识、特奥会运动员特殊陪护、如何关心特奥运动员等方面的培训。讲座培训结束后,青年志愿者们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岗前培训和现场演练,确保为特奥会提供优质的志愿服务。
正式上岗
7月27日,青年志愿者正式上岗了。虽然第四届特奥会还没有正式开幕,但这几天在新闻中心、特奥运动员村、比赛场馆等地都可以看到身穿白衣绿领T恤衫的青年志愿者忙碌的身影,他们已经成为本届特奥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青年志愿者与特奥会各部门协同作战,他们听从指挥、服从分配,严格遵守特奥会的规章制度,积极配合工作人员做好辅助性工作。不仅为特奥会和智障人士提供直接、便利、安全、热情、周到的一流服务,而且遇到脏活累活,他们抢着干。祝国昌说,青年志愿者的工作强度超出了想像,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亟待处理的工作,他开玩笑的说:“他们的工作有时和力工一样。”
上佳表现
27日下午,湖南省特奥代表团足球队在场地做适应性训练,一名队员在对抗中不慎撞伤了眉骨,鲜血直流。正在足球场做演练的来自黑大法学院法学专业的青年志愿者王传甲、丁明辉等人见状急忙跑过去,将伤者送到医务组,使这位受伤的运动员得到及时的治疗,湖南省特奥代表团十分感谢这些志愿者。王传甲说:“我们不仅要为特奥会做好服务,我们还代表了黑龙江大学生的风貌。”
是的,特奥会为志愿服务工作提供了平台,11所高校的800名学生代表利用这个平台向全国展示了龙江青年的良好形象。哈工大华德学院的带队老师邓维娜说:“我作为一名志愿者参与了特奥会服务工作感到非常光荣。特奥精神强调重在参与,我为特奥会尽过自己的一份力、一份责任,我们的付出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