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3日电 题:牡丹江市政府主导*ST圣方重组纪实
东北网记者 张昭
*ST圣方的前身为牡丹江石油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牡丹江市第一家上市公司。这个曾经的纳税大户,几年来因经历了数场暴风骤雨的洗礼而摇摇欲坠:因被西安圣方重组时遭遇诈骗大案而负债数亿元,主要企业被迫停产近两年、公司面临破产退市。如今在牡丹江市政府的运筹帷幄之下,终于破茧成蝶——7月1日,随着战略投资者首钢控股“入主”*ST圣方后点燃牡丹江石化厂停产两年后的第一把复工之火,意味着这个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宣告成功。这个让当地上千名职工魂牵梦萦、让4万股民心惊肉跳的“*ST圣方”,终于让人们看到了企业复活、保壳复牌的曙光。
*ST圣方的重组成功,也受到中国证监会、最高人民法院的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对*ST圣方的重组成功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其为是ST类上市公司债务重组与资产重组的经典案例,一些省内外同类上市公司纷纷前来取经。
而作为这出大戏的幕后“导演”——牡丹江市委市政府成为关注的焦点,赢得了当地百姓的交口称赞,“智慧型政府”是百姓给予他们的“桂冠”。
“牡石化”初次重组遭遇诈骗 当地政府力挽狂澜
牡丹江石油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牡石化)于1996年上市,成为牡丹江市第一家上市公司,其下属的牡丹江石油化工厂是当地的纳税大户。然而,随着1999年西安圣方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安圣方)重组牡石化,这家上市公司便遭遇了一场劫难——重组后牡丹江市委、市政府陆续接到了关于西安圣方重组牡石化欺诈违法行为的举报信,特别是到2004年,支撑上市公司的唯一企业牡石化厂因受上市公司的巨额债务拖累,用于正常生产经营的资金链断裂,濒临停产。同时,牡丹江市的几家骨干企业牡丹江热电厂、牡丹江水泥股份公司、牡丹江市化工一厂也被拖进上市公司的债务泥潭,一些有效资产被层层查封,一些改制企业资产被冻结。如果不能及时、妥善地处理好这一问题,牡丹江市的工业经济将遭受严重打击,还会有数千名职工下岗,全国4万多股民的利益无法保证。因此,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已成为摆在牡丹江市委市政府面前无法回避的一道难题。
2004年10月,上任不久的牡丹江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责成刚刚到任的市长助理、经济学博士后郭柏春同志对这一情况进行调查。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了解,郭柏春同志拿出了详细的调查报告,将西安圣方涉嫌诈骗、非法贷款、提供虚假财务证明等犯罪行为进行了具体分析。市委市政府深感问题的严重性,于2004年12月份向省委省政府进行了汇报,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及大力支持。2005年1月21日,牡丹江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成立专案组开展调查。
调查发现,1999年西安圣方重组牡石化时,只支付了合同约定1000万订金中的400万,就和牡石化办理了股权转让手续。这400万元也是西安圣方向西安一公司暂借的,西安圣方控制了上市公司后由上市公司归还了582万元,其中82万元为过户费用,100万元为资金占用费。可以说,西安圣方公司没用一分钱就骗取了牡石化28%的国有控股权,价值2.09亿元。随后他们将上市公司更名为黑龙江圣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将公司迁往北京,脱离了牡丹江的监管。控制上市公司以后,西安圣方为骗配股资金与贷款,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疯狂骗贷高达6亿多元。西安圣方还在未向牡石化厂进行任何投入的情况下,抽走了上亿元资金,导致工厂资金链断裂、被迫停产。为挽回巨额的国家财产损失,严厉打击经济犯罪,在省委、省政府的帮助及协调下,专案组的干警们奔赴全国各地开展案犯抓捕、追缴涉案款物等行为。
精心组织有效监控上市公司
1999年12月西安圣方重组牡石化后,牡丹江市只有恒丰集团持有*ST圣方的1.23%即384万元的股份,可以牡丹江市政府基本上失去了上市公司的控制权。随着对案犯的抓捕,黑龙江圣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管层基本处于真空状态。
于是,有效监控这个上市公司、使之合规合法运行、救活当地企业,成为当时牡丹江市委、市政府的一个战略目标。在牡丹江市委、市政府的关注下,2005年5月31日上午,由黑龙江圣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第二、三股东召集在牡丹江市召开了200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选举出了新的高管层,并将*ST圣方从西安迁回牡丹江。至此,上市公司彻底脱离了西安圣方的魔掌。
据市长助理郭柏春介绍,新的高管层接管上市公司后,他们对现有债务进行了清理。2005年5月31日,公司账面体现资产8亿多元,显性负债4亿余元。为了压实上市公司资产,他们先后5次通过计提的方法挤压泡沫资产,逐步剥离出了价值1.2亿元的热电2号机组、价值6800余万元的21.8万平方米的土地资产(炼油厂),将上市公司的资产压实为2.4亿元。同时,一些隐性债务逐步曝光,圣方科技公司的实际债务高达8.57亿元,已经严重资不抵债。2005年8月,牡丹江市的三个债权人,向牡丹江中级人法院提出圣方公司破产还债的申请。牡丹江市中院正式向牡丹江市委、市政府进行了情况通报。为此,牡丹江市委、市政府多次前往省政府、省高院、中国证监会、最高人民法院进行情况汇报,寻求上市公司重生之路。10月中旬,王利民副省长还专程前往最高人民法院就*ST圣方债务重组交换了意见。2006年3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责成牡丹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了*ST圣方破产一案。
至此,黑龙江圣方科技股份公司成为经最高人民法院及中国证监会批准进入破产程序的全国第2家上市公司。
债务和解 退市公司峰回路转
“圣方公司要重获新生,必须进行债务重组。如果不解决*ST圣方的债务问题,沉重的债务负担必然使战略投资者望而生畏,石化厂也无法获得经营资金,不能恢复经营,圣方只能继续亏损,最终退市并走向破产,这也将成为我国首例最终破产的上市公司。市委、市政府绝不希望得到这样的结果。”市长助理郭柏春在梳理上市公司所面临问题的同时,也道出了牡市政府对该公司进行资产重组的决心。
然而,对这样一个严重资不抵债的上市公司进行重组谈何容易?既要保证广大债权人的利益,又要兼顾重组方的利益,还有考虑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能力,制定出一个多方共赢债务重组方案是*ST圣方能否重组成功的关键。
面对重组中即将遇到的重重问题,牡丹江市委、市政府制定出了可行的一套债务和解方案:以出售炼油厂的1.2亿元资金支付债权人20%的货币补偿金(经过千辛万苦的积极努力,成功打掉了圣方科技公司总债务8.57亿元中的2.2亿,现在的债务为6.37亿元),其余80%的债务转到市政府成立的森森木业公司。
经过努力争取和积极沟通,赢得了371户债权人的理解和支持。
2006年6月30日,黑龙江圣方股份公司债权人会议以98%赞成通过了牡丹江市政府提出的债务和解方案,破产程序宣告终止。这样,圣方科技公司成为零资产、零负债的净壳,为战略投资者注入新的资产,实现上市公司的保壳复市奠定了基础。
引进战略投资者 “首钢”介入资产重组
“为了实现黑龙江圣方科技股份公司资产重组,市委、市政府在力促债务和解的同时,也着力把圣方科技的现存资产与壳资源进行分离,同时积极寻找战略投资者,使资产重组与股改同时进行,实现全流通。”市长助理郭柏春十分淡定地谈及重组的方案与步骤:
自2005年8月份起,牡丹江市政府先后同多家具有强大实力的公司进行了谈判,并已经形成了基本谈判框架。2005年12月份,将谈判重心转向首钢控股有限公司。首钢集团我国的钢铁行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首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向能源行业延伸。“首钢控股”是我国大型金融控股机构,拥有多家公司的绝对、相对控股权及国外位于世界排名前五位的贵金属矿和特大型煤矿的产权、开采权,经济基础雄厚,发展潜力巨大。
“更为重要的一点,也是市委市政府在与合作方谈判时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合作方必须要接受牡石化厂的在岗的优秀职工。经过几轮深入谈判,我们和‘首钢控股’终于达成了一致意见。”郭柏春强调的这一点,正是牡丹江市政府主导这家上市公司进行资产重组的核心出发点。
据郭柏春介绍,2006年7月2日,牡丹江市政府与首钢控股公司正式签订了战略合作暨股权转让协议。首钢控股集团以3000万元的价格购得圣方科技的壳资源,将把一块优良资产装入上市公司,进而实现圣方股票的复盘上市;以1.2亿元的价格整体收购牡石化厂,并接收牡石化厂在岗优秀职工。
重组引来年产值百亿大蛋糕
“牡丹江市政府引进战略投资者,不仅在于对一家上市公司的重组,而是有着更宏伟的战略目标。”郭柏春介绍:“首钢控股集团将利用牡丹江市的区位优势,在牡丹江市建设精细化工基地和油气储备基地,并将于2007年起对牡石化厂进行一、二、三期扩建,预计总投资为投资55亿元。如果仅一、二期工程到位,就可实现年税金9.8亿元、年产值100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市本级财税收入规模。这些项目会在我市对俄经济技术开发区落地,将为我市对俄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注入强大的后劲,必将拉动我市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