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鸡西8月3日电 商务部欧洲司副司长凌激在3日举行的中俄区域合作论坛上说,中俄商务部门将加快商签"投资保护协定",规范边贸支付结算关系,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及边民互市贸易区建设,从而推进中俄边境地方经贸合作。
凌激指出,自中俄规范贸易秩序小组机制启动以来,双方在整顿贸易秩序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然而由于俄罗斯关税及其他进口税费较高,通关效率低下,导致中国对俄出口"灰色清关"盛行,中国日用消费品进入俄市场后难以合法销售,成为俄执法部门查抄和没收对象。
"因此,中方希望俄罗斯对外国投资者提供切实国民待遇,对在俄开展经营的外资企业在税收、劳动许可办理、外国公民人身、财产安全等方面提供切实保障。"凌激说。
据统计,中俄贸易额已实现连续7年增长。2005年双边贸易额达291亿美元,增幅37.1%,在中国前10位贸易伙伴中进出口、出口、进口增速3项指标均位居第一。2006年上半年中俄贸易额达151.4亿美元,同比增长23.2%。
凌激表示,考虑到两国贸易高速增长的现状,中俄边境口岸亟待扩容和改善条件,商务部将与俄方沟通,加快诸如黑河大桥等项目的建设,加强已建立的3对互市贸易区:绥芬河-波格拉尼奇内、满洲里-后贝加尔斯克和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的建设。下一步还将共同研究在互市贸易区基础上建立跨境工业园区。
统计显示,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有着4300多公里的漫长边界线,有国家一类口岸25个。2005年边境贸易达56亿美元,占双边贸易的20%,合作方式也从过去单纯的易货贸易发展到建立加工基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园区。12个对俄陆路口岸开辟了互市贸易区,促进了口岸基础设施的建设。
然而,双边贸易服务体系是中俄经贸合作的薄弱环节,银行直接结算规模不大,保险、信贷领域合作水平不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双边经贸合作发展。
凌激指出,两国应该推动金融系统业务往来,扩大本币结算范围。同时,新的边贸结算管理办法的实施,规定边民互市区贸易、边境小额贸易及边境地区对俄经济合作可以自由兑换货币、人民币或毗邻国家货币进行结算。
"这大大放宽了边贸结算要求,中俄应以此为契机,将边贸出口收汇纳入正常轨道。"凌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