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9日电 8日是中国传统的“爸爸节”,又叫“中国男子节”,与“情人节”、“父亲节”、“母亲节”等“洋节”的热闹景象相比,我国本土的“爸爸节”却遭到了市民和商家的冷遇。
昨天,记者走访哈市几家大商场看到,商家很少有为“爸爸节”举办促销活动的。道里某商场经理告诉记者,现在节日太多了,市民都麻木了,即使作节日促销活动也不会太火。
记者随机在街头采访了12位市民,其中有9个人都知道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西方的“父亲节”,只有3个人知道昨天是中国的“爸爸节”,但没有人能说清楚来历。
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董鸿扬认为,近几年,在“洋节”逐渐被市民追捧时,很多人忽视了民族本土的传统节日,这对树立民族主体意识、自信心和自豪感十分不利。“爸爸节”不仅是一个传统节日,而且还具有特殊来历,对培养人们的爱国主义、家庭伦理观等都有重要意义,市民应该重视挖掘这种具有中国特有历史内涵的节日。
1945年8月8日,正值我国抗战时期,上海部分爱国人士发起“父亲节”来颂扬、纪念在战场上为国捐躯的父亲们。抗战胜利后,每年8月8日定为父亲节,并通令全国遵行。“八八”和“爸爸”同音,从字形上将“八八”二字连缀后正如一个“父”字。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