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老天频变脸 齐齐哈尔灾害性天气十五年不遇
2006-08-14 05:58:28 来源:东北网-鹤城晚报  作者:卢笛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8月14日电 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这句话最适用于今年的鹤城。狂风、暴雨、冰雹、雷电、春旱、夏涝……今年的鹤城人经历了4月的低温、5月的干旱、6月的寡照之后,又要承受7月暴雨形成的内涝和8月酷暑带来的闷热。老天频频变脸,让鹤城的2006年成为灾害性天气频发的一年。据了解,这种春夏连续出现多种灾害性天气的现象在鹤城15年不遇。

  8月10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倾盆而至,街巷顷刻间集满了湍急的雨水,汽车变成小船,树木被狂风刮断……齐市一小时之内下了69毫米的暴雨,并伴有每秒22米的大风,这种短时狂风伴暴雨的天气在我市20年内都属罕见。泰来降雨量达到122毫米,堪称大暴雨,一条铁路线都被冲断,这是今年灾害性天气比较鲜明的表现之一。

  不仅如此,灾害性天气爆发时间应上溯到今年春季。我市3月下旬以来就出现了持续性低温,是1981年以来气温最低的一年,使草苇萌芽和树木返青比历年同期晚10天左右,大田播期也比历年拖后7~10天。进入5月,我市出现了持续性少雨,是历史同期的第二个少雨月(最少的年份为1979年)。由于降雨特少,全市受旱面积达230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2%。6月7日——26日间又出现了阶段性低温,其中:气温要比历史同期低1.5℃左右,日照时数只有历史同期时数的40%左右。

  低温、阴雨、寡照现象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时值7月,降雨增多,致使区域内涝严重。更为严重的是,7月21日——24日间出现了罕见的障碍型低温。日平均气温在16℃以下,7月23日最低气温达到了10℃以下,而这一时期正是水稻的孕穗期和大豆开花期,低温还加重了水稻稻瘟病,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减产。

  市气象局总工程师孙石石石表示,90年代至今,灾害性天气最为突出的一年就是2006年。这是全球气候变暖过程中的突变现象,因此今年的大田应抓紧农作物促早熟工作,防止早霜的发生。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