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14日电 作为第28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两大赛事之一的第二届全国朝鲜族声乐比赛,已决出各类奖项。赛后,本届大赛评委孟新洋、金凤浩、金曼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孟新洋:大赛让青年担负民族责任
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院长、声乐教授孟新洋针对此次大赛说: “此次我最深的感受是,这么多年轻的选手能用他们本民族的语言来演绎歌曲,这绝不是简单的演唱,而是在用心来介绍他们自己民族的文化和音乐的魅力。”
孟新洋表示,应该感谢哈尔滨市政府和哈尔滨市朝鲜民族艺术馆,是他们给这些年轻人搭建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让这些选手能够充分地展示朝鲜族的文化。
孟新洋说,任可一个民族的文化的挖掘、继承和发扬,都要靠本民族的主体成员来完成,通过这样的大赛,使年轻人受到鼓舞、激励,并且学习到他人的长处,可以让他们迅速地成长起来,肩负起民族文化的重任,展现更高的艺术成就。
“朝鲜族声乐大赛这个头开得特别好,我希望它能够继续办下去,不要间隔时间太长,最好两年搞一次。而且我希望第三届、第四届的时候,所有会唱朝鲜族歌曲的人都来参加。这样,这个大赛一定会越办越好。”孟新洋说。
金凤浩:大赛推动各民族声乐发展
国家一级作曲家金凤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本届大赛的总体水平比上届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我认为,水平提高的原因跟赛事影响力的扩大而导致的参赛选手档次提高是分不开的。”
金凤浩表示,这次比赛是朝鲜族声乐的一次大检阅,也是一个加油站。“单一民族的声乐比赛在56个民族里这还是第一份,这无疑会推动本民族声乐的发展,而且是相当高水平的发展。同时,这也会影响到全国各民族声乐的发展,对于别的民族也是一次很好的推动。”
金曼:大赛为少数民族培养人才
针对此次大赛的赛况,著名歌剧表演艺术家金曼表示: “此次大赛不同于央视举办的那些大赛,是一个比较单纯的声乐大赛,是为少数民族培养人才的大赛。但是这届的通俗选手没有上一届那么突出,我觉得这和作品、选手都有关。相当一部分选手对作品的选择都很盲目,因为通俗选手大部分都是自学成材,都是因为有兴趣和喜欢才唱通俗歌曲的,他们选择的歌曲受韩流影响太大,掩盖了自身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