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大企业带动大基地 龙头企业带火讷河经济
2006-08-14 10:20:45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姜毓翔 路敦英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8月14日电 近年来,讷河市工业企业发展迅猛。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6月到目前为止,该市新上项目348个,总投资244558万元,其中亿元以上的6个,5000万至亿元的7个,1000万至5000万的25个。用他们的话说,这叫“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流金淌银”。

  采访中记者发现一个特点,该市上马的这些工业企业大都属于涉农产业化龙头企业,诸如,宏立明胶、远昌生物、北方糖业、港进粉丝等等。正是这些企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讷河市农业乃至全市经济的发展。

  大企业带动大基地

  讷河市土地肥沃,适合马铃薯种植,是全国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基地。但由于没有龙头企业带动,马铃薯市场波动很大,影响了农民种植积极性。1996年,该市的马铃薯价格降至每公斤6分钱,一麻袋马铃薯才卖3元钱左右,许多农民把成熟的马铃薯遗弃在地里。

  如今的市委书记王桂芝,当时是该市马铃薯办公室的负责人。他们一边为农民跑市场找销路,一边立足根本和长远,抓马铃薯产业化建设。港进粉丝这家全国最大的马铃薯粉丝生产企业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引进的。此后,该市相继建起了几十家马铃薯加工企业。自此,10年来,该市的马铃薯生产价格一直平稳上升,再也没有发生过1996年的薯贱伤农现象。

  “一方面,我们的港进粉丝企业规模大、实力强,信息灵通,行情摸得准;另一方面,这家企业产品知名度高,销售网络四通八达,市场覆盖面大。这叫大企业带动大基地。”王桂芝向我们解释发展龙头企业的作用。

  穷乡发展速度超过了富乡

  讷河市有16个乡镇,北部几个土地肥沃,人均耕地较多,比较富裕;而南部的六合、拉哈、通南等7个乡镇土地瘠薄,比较贫穷。过去,北部乡镇的农民人均收入是南部的两倍;而去年,南部几个乡镇农民人均收入达5000余元,超过北部农民近千元。原因就在于南部乡镇在龙头企业带动下,种植结构调整得快;北部乡镇依赖于传统产业调整滞后了。该市老莱镇党委书记陈洪邦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每人8亩耕地算,种马铃薯、甜菜收入在6000~8000元,而种大豆收入也就1600元左右。

  坐落于该市的北方糖业集团是我国最大的绵白糖生产企业,带动农民从事甜菜种植,从而使“糖经济”成为该市的一个支柱产业。

  该市昌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鸡蛋生产免疫球蛋白,市场前景广阔。5月10日,该企业已投资2000万上了第二条生产线,项目达产后年加工鲜蛋20000吨。正是由于这家企业的落户,才吸引来了哈尔滨客商马聪投资1000万元建起了齐齐哈尔市最大的养鸡场。仅该市通南镇就有1000只以上规模的养鸡场54户,其中5000只以上的24户,全镇养鸡总量已达20万只,日产鲜蛋2000余吨。

  居民储蓄齐市县区中最高

  记者到讷河采访时,正赶上该市召开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推进会,会上通报的6个大项目都是扩建和“二期工程”。

  春江水暖鸭先知。众多的企业能够继续追加投资进行扩建,说明了两点:一,该市经济发展环境好;二,企业的立足产业化发展的方向是正确的,能够挣到钱。

  该市宏立明胶厂以牛羊等动物骨骼为原料生产医用胶囊。这个项目依托于该市畜牧业的发展,变废为宝。如今,二期工程投资1.4亿元,引进丹麦、德国等先进生产设备,达产后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利润2600万元,税金1740万元。

  龙头企业一头连市场,一头牵基地,它们的发展壮大,增加了就业岗位,实现了农民增收,发展了地方经济,具有多方面的带动作用。该市的居民储蓄由2002年的21亿猛增至今年的30亿,人均近5000元,远远高于齐齐哈尔市所属其他各县区。

  通过抓龙头企业带动经济发展,讷河市尝到了甜头。从去年开始,该市辟建两个工业园区,总占地面积40平方公里。迄今,已有宏立明胶二期工程、九三油脂公司等8户企业入驻。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如果把龙头企业———农户———基地,比作是一列火车,那众多龙头企业的迅猛崛起,必将大大带动起我们全市经济的腾飞!我省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给讷河市产业化龙头企业带来新的机遇,增强了他们发展的信心。

责任编辑:刘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