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16日电 壮阔的原始地貌,浓郁的民俗风情……在我省西部的旅游风景线上,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旅游景区。
经过20多年的开发建设,该县旅游业走上了产业化道路,年均实现旅游收入6000多万元,拉动第三产业增长8.7%,同时也给景区群众带来致富项目。
早在4000多年以前,这里就有人类生存。公元十五世纪,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弟第十六世孙率部游牧于此,以其分牧次序“四”而自称“杜尔伯特”部。清顺治5年,改杜尔伯特部为杜尔伯特旗,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撤旗建县,成立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杜尔伯特蒙古族风情浓郁,动人心魄的那达慕、温馨的蒙古包、欢快的安代舞、高亢的蒙古长调、韵味悠长的蒙古书,情深意浓的下马酒、独特的红白食、祭祀敖包等优秀传统文化,四代王爷墓地、六处辽金遗址、寿山将军墓址等,对中外游客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这里有广袤深邃的大草原、蜿蜒东去的嫩江水、浩瀚的苇海、百鸟竞翔的连环湖、水天一色的龙虎泡,状如奔马的五马沙坨山、青翠欲滴的大松林、迷人的湿地景色。“草、水、苇、药”堪称我省四个之最。寿山、连环湖、赛马场被评为国家AA级旅游区,温泉疗养、湿地风光、民族风情特色突出。
面对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该县实施“大旅游”战略,提出了建设龙江“旅游大县”的目标,累计投资1.5亿元,建成了寿山滑雪场、当奈湿地、蒙古风情园、古典猎苑等一批景区景点,实施了寿山景区湖岸治理、湿地观鸟亭建设、旅游路铺装等基础工程,开发了民族风情、湿地游览、温泉洗浴、滑雪等旅游项目。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地位大幅提升,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旅游收入年均在6000万元以上,累计创造3000多个就业岗位,拉动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递增8.7%。
为了保证旅游业的健康发展,2004年,该县投资96万元,聘请香港伟信国际旅游策划公司制定了旅游总体规划,先后制定、出台了《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旅游管理条例》和《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旅游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这些法规和政策,既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环境和政策支持,又提供了法制保障。
近两年,依托资源、面向市场,该县旅游招商引资达8000多万元,建起了寿山滑雪场、大庆草原赛马场、阳光温泉等大型旅游项目。开发建设了连环湖、寿山、阿木塔、永珍王府新村、石人沟、五马沙坨、松林公园、北极岛、德力戈尔蒙古部落、当奈人居生态村、大庆草原赛马场等景区景点,并先后推出了民族风情、水禽狩猎、山水风光、森林景观、湿地观鸟、民族赛马等特色旅游产品,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十五”期间,全县接待旅游人数达170多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累计达3亿多元。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该县景区周边农村逐步调整产业结构,鸡、羊、鱼、鸭、瓜果、蔬菜,不但就近找到了销路,还卖上了好价钱。据不完全统计,有千余户农民围绕景区、围绕旅游搞种植、养殖、深加工,纷纷走上了富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