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17日电 普通人眼里一些废旧的碎布头没有任何价值,而在民俗手工艺人陈秀萍的手中,这些碎布料就是一堆“宝贝”,经过她的拼凑、缝补这些五颜六色的布料再焕光彩,各式各样的民间布制品,千姿百态一一呈现,布老虎、鱼蛙耳枕、虎头帽等作品件件“叫绝”。16日,正在为“第七届哈尔滨民间民俗艺术博览会”赶制精美艺术品的陈秀萍接受了记者采访。
|
今年43岁的陈秀萍,2002年因为单位改制下岗了,她无意中看到电视中报道民间艺人的布艺作品节目,引起了她的兴趣。于是,她在省老年大学学习起山水画、剪纸和布贴画。从2003年开始起尝试制作民俗手工艺品,最初她的作品是“端午荷包”,回忆当时创作灵感,陈秀萍笑着说:“学了一年多,就想自己亲手创作一些东西,把剪纸图形、布贴画、刺绣三者结合在一起,刚开始尝试做小荷包,逐渐尝试民俗挂件和立体布艺。”
做针线活,没有不被针扎的,陈秀萍的手被扎得尤其多,陈秀萍平淡地说:“曾经做一套黑龙江流域的萨满民族服饰,是用大马哈鱼皮缝制的,当时我的手几乎被扎烂了,不过20多天后,看到作品完成苦都变成了‘甜’。”
如今,陈秀萍做布艺越来越娴熟,设计的灵感也越来越多,陈秀萍的布艺体现出了造型生动、立体感强的特点。其中作品布艺挂饰《五福临门》是将做好的五只蝙蝠串成长串,用盘长结和流苏做装饰,给人的印象简洁而生动,受到很多外国客人的青睐。陈秀萍笑着说:“我还将拓展自己的设计范围,我想把民俗布艺制作成家居饰品,将手艺传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民间’艺术,传承民间文化。”“民博会”上,陈秀萍将与市民分享她的最新作品。
责任编辑:邱士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