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上半年全省10项利民行动惠及千百万群众
2006-08-17 07:44:29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龙督 贾辉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8月17日电 题:实心实政显真情——上半年全省10项利民行动惠及千百万群众

  什么样的指标最硬?实现群众利益的指标最硬。今年上半年以来,全省各市(地)、各部门把开展10项利民行动作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的有效载体,全力推进落实,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让千百万群众受益,赢得了全社会的广泛赞誊。

  大兴亲民爱民之风

  群众问题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答题,向群众交上满意的答卷,才能赢得他们的理解和拥护。今年初,胡锦涛总书记两次对我省工作作出指示,各级党委(党组)把贯彻落实指示精神放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上,千方百计为广大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哈尔滨市通过发展民营企业、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开展再就业援助、开发公益性岗位等完善公共就业体系,上半年,全市实现就业再就业5.7万人,已完成年计划的57%。佳木斯市把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沿江风景带建设、公园广场升级、城市亮化、规范物业管理等18件实事,纳入利民行动同步推进落实,并实行动态管理,赢得了群众的赞许。鸡西市把煤矿安全生产作为“天字号工程”来抓,实行市级领导包县(市)区和矿区、县(市)区领导包片、监管人员包井责任制,开展了煤矿安全生产整治会战,对六类小煤矿一律关闭,已关闭矿井29个。同时,启动实施了采煤沉陷区二期治理工程,开工建设62万平方米住宅和1.2万平方米的经济适用住房,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环境。

  “万名医师支援农村”,省卫生厅抽调专家和医务人员深入乡村医院进行技术指导和参与医疗诊治。上半年诊疗患者近10万人次,帮助基层医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31项。省教育厅通过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整合扩大助学金,启动了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救助工作,使贫困学生得到了资助,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贫困学生的心坎上。省残联依托多种载体,将“助残行动”与农村专项扶贫结合,与开展残疾人活动结合,与社区残疾人工作结合,有效地推动了“助残行动”的开展。

  乐民中体现先进

  倾亲民爱民之心,尽为民办事之责。各地、各部门把开展10项利民行动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结合起来,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累计解决群众看病难、上学难、吃水难、就业难、行路难等具体问题39万多个;党员干部联系困难群众近76万户;帮扶钱物折合人民币5.7亿元,让群众享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万名党员手拉手”,牡丹江市实现新就业人数3.37万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98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263个,市区爱心救助超市救助贫困对象2万人次。绥化市不断提升劳动力转移质量,上半年共转移农村劳动力81万人,实现劳动力转移收入23.6亿元,增长55%。大庆市初步建立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政府多方投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供济制度,全市四县及大同区农民参加合作医疗人数已达89.7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88%。双鸭山市将城市中心区的二十几个煤场迁出城区,将城市周边十大山中的采石场迁出城区,还百姓一个绿色山城。七台河市把利民行动的内容纳入先进性教育整改中,各级党组织整改问题3005个,党员为群众办好事6000多件。黑河市投入资金390多万元,完成了市区海南路和双拥大街给水干线5.7千米工程,使80%以上居民实现了24小时供水。

  省建设厅优化热源和热网布局,制定了《城市供热行业服务规范》,全方位接受社会的监督,提高了服务水平。省民政厅协调有关部门组织农民毁种、补种等进行生产自救,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快速准确的向国家反映了我省受灾情况,争取国家支持。

  至诚至情谱和谐

  接待群众要有热心,对待问题要有责任心,对待群众反映的问题要有同情心,对待有阻力的问题要有决心,对待疑难问题要有恒心……上半年,省信访办强化通过搭建基层“三个平台”,实现了信访重心下移,信访关口下移,处理信访责任下移,大量的信访问题在基层得到解决。全省信访总量同比下降2%,集体上访量下降14.6%,未发生有重大影响的群体性事件。

  信访办犹如一个缩影,折射着各职能部门确保龙江平安、构建和谐龙江的务实行动。省委政法委组织全省政法机关继续深入开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工作,共接待处理进京到省涉法涉诉上访案件4045件,已办结3337件。省财政厅明确对危房改造工作启动、实施和竣工三个阶段进行五次专项检查,确保危改项目安全实施。省妇联组织全省农村600名贫困儿童与省城近万名儿童在哈尔滨儿童公园举办了“同欢乐、共成长,庆六一”活动,省妇女儿童基金会为我省100名弱视儿童筹集资金50万元、改善贫困儿童的生存状况。团省委组织基层团组织和团干部与贫困生和贫困户结成了1139个对子。省纪委主抓的“行风热线”已形成了以省为龙头,以13个市地为中坚、47个县(市)为基础的监督网络,中省直47个部门接受群众投诉和咨询问题180多个。省公安厅开展了“四比四看”建设平安社区村(屯)竞赛等活动,构建警民联防。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严肃查处了拖欠农民工工资等违法行为,共为84252名农民工追发工资11亿元。省总工会完善帮扶中心长效机制,对12.6万人实施了救助,发放救助金2032万元,物资救助426万元。

  心系农家解忧难

  伊春林区开展自营经济富民行动,初步形成了产、供、销相衔接,信、科、服相联系,局、场、户相结合的工作网络,平贝、木耳两大产业迅速发展,产销两旺。今年一季度,全市职工自营经济增加值实现8亿元。

  各地从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人手,在新农村建设中,把各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利民行动落到实处。齐齐哈尔市着力实施了农田水利工程、沃土工程、科技兴农工程等“十项工程”,在新农村建设中实现了开好头、起好步。鹤岗市建立了市、县、乡三级农业110信息服务热线,定期公布技术信息;实施了百名科技人员进村入户指导展示实用技术办法;从市级医院抽调专家到农村开展卫生支农工作。大兴安岭地区在三县一区开工建设了通村水泥路98.23公里,砂石路82.6公里,解决乡村交通难的问题。

  省农委构建网络、媒体、专人服务的动态和静态的“三网合一”的信息服务模式,使信息延伸到89%的村,共播发信息145万条,制作电视节目398期,解答20000余人次的疑难问题。省水利厅与各市(地)水利局签订《2006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责任状》,承诺解决1600个村屯、80万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省委组织部建立了“村村大学生”志愿者岗位责任制,制定了工作、考核、评价制度,跟踪问效,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实际问题。

责任编辑:邱士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