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沙患”撕裂哈市东部生态屏障
2006-08-18 04:13:40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胡占富 张鸣霄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8月18日电 题:“沙患”撕裂哈市东部生态屏障

  阿什河流域是哈市市区东部的一道绿色长廊,对于提高哈尔滨市城市生态效应、防风固沙、保护植物多样性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近些年非法采沙行为屡禁不止,给生态环境、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影响,其危害是多方面的。

  破坏生态——沙尘暴天气的重要源头之一

  镜头一:阿什河新风桥下两侧。茂密的植被由于大沙堆的挤压,像斑秃一样散布在河床上。

  镜头二:道外区团结镇百菜村村口。一个个大沙坑里积满脏水,无人填埋,沙坑旁一个个大沙堆遮住人们的视线,使与阿什河近在咫尺的村民在家门口也看不到河水。

  镜头三:香坊区黎明乡幸福村。几位抱着小孩的妇女站在沙场旁议论:“听说政府要整治沙场了,我们的孩子不能像咱小时候那样守着河边都不敢下河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因为非法采沙,已经使阿什河下游沿岸地区的土壤结构发生变化。特别是春秋风起,漫天黄沙,生态环境日趋恶劣。哈工大生态所所长、博导杨谦日前在踏查阿什河流域时说:“如果非法采沙再继续下去,阿什河流域的生态链条就会彻底断裂,植物多样性会遭到完全毁灭,无法恢复,草木无法再生长,残存湿地也会荡然无存。”

  阿什河流域防风固沙能力的消弱,降低了对城市气候的调节功能。省环科院规划所所长、高级工程师何晨雁为此痛心疾首。他说,大风一起,阿什河河沙四处飘散,成为哈尔滨市发生扬沙天气或沙尘暴天气的重要源头之一,严重危害了哈尔滨市的整体生态环境。

  与生态破坏相伴而生的是土地状况的恶化。由于绝大部分非法采沙业户是私自与村屯签订土地使用协议,在废弃地、五荒地和耕地上采沙,直接导致了土地的沙化,有限的土地资源遭到破坏,使郊区人多地少的状况进一步恶化。

  据专家介绍,更为严重的是,由于非法采沙,导致周边农田土壤表层发生风蚀,黑土层减少,富含有机质和养分的表土层流失,造成大面积土壤肥力下降,土地生产力衰退,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危害城建——千万立方米低质河沙流向市场

  据介绍,在阿什河下游沙场,近几年的采沙总量约为1000万立方米左右。在市清理整治阿什河流域非法采沙工作领导小组调查摸底时,对阿什河下游各沙场采出的沙子进行了质量检测。经具有资质的质量检测部门检测分析,阿什河流域绝大部分河沙因其含土量大,达不到建筑物、构筑物应力的抗拉、抗压强度要求,不符合建筑用沙质量标准,不适合用于建筑物建造。负责调查的有关专家表示,阿什河流域非法采沙,已经严重威胁哈市周边区域的建筑物使用寿命和安全。

  非法采沙给建筑市场带来安全隐患,同时还威胁到哈市电网的输电线路安全。记者在道外区团结镇一处沙场看到,一个大大的沙坑已经挖到电塔根部,电塔基础附近的土壤已经松动;沙坑里还灌满了水,长期浸泡下,电塔周边的土壤将可能进一步松动、滑落。如遇大风天气,电塔极有可能倾斜或倒塌。

  据哈尔滨电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哈尔滨市66千伏、220千伏的36个区段的输变电干线横穿阿什河流域,共有电塔30多座。非法采沙已经使河岸土壤塌落严重。一旦情况继续恶化,输电线路随时都有中断的可能。

  影响生活——遍地沙坑大部分变成“垃圾坑”

  阿什河流域非法采沙,已经对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干扰和破坏。

  在道外区团结镇百菜村,一村民指着堆满垃圾的大沙坑非常气愤,因为这里有没人管的大沙坑,一些拉运垃圾的车辆图省事就往里倾倒生活、建筑垃圾,导致阿什河两岸形成大量“垃圾沙坑”,往日水清鱼肥的阿什河都快成臭水沟了!一到夏天,“垃圾沙坑”臭味熏天,附近的村民都深受其害。

  据介绍,阿什河下游非法采沙的沙坑总面积达到90万平方米左右,沙坑平均深度8米左右。遍布沙坑的阿什河两岸成了垃圾的聚集地,严重污染了阿什河水体,造成阿什河净化、过滤污染物的功能大幅度降低;同时,四处遍布的沙坑还改变了原来河道的泥沙输送路径及河床稳定的条件,降低河道行洪能力,威胁附近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非法采沙还降低了原有地面高程,令即将建设的阿什河防洪工程产生渗透问题,严重威胁堤防安全和稳定。

  据省民革调研部部长袁伟东介绍,非法采沙的危害非常严重,沙场与农民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阿什河流域沙场都是占用废弃地、五荒地和耕地采沙、存沙,沙场周边土地沙化严重,农民意见很大,引发的社会矛盾越来越多。只有进行彻底的清理取缔,才能恢复阿什河流域的生态功能,保护沿岸居民的利益不受侵害。

责任编辑:李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