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19日电 题:让“宏志班”还教育本来面目——记省实验中学自筹资金承办省级“宏志班”
记者 印蕾
今年9月,全省30名品学兼优、家庭贫困、无力完成高中学业的学生将走进黑龙江省实验中学,在“宏志班”实现他们求学的梦想,用知识改变命运。作为全省首家完全自筹资金承办省级“宏志班”的学校,黑龙江省实验中学全校总动员,目标是将“宏志班”这件好事办实,把好事办好。
不算经济账,社会价值高于经济利益
在黑龙江省实验中学承办省级“宏志班”之前,自2002年起,哈尔滨第三中学、大庆实验中学、佳木斯市第一中学曾先后承办过国家级宏志班,与上述这些学校不同的是,黑龙江省实验中学是全省首家完全自筹资金承办省级“宏志班”的学校。找到黑龙江省实验中学校长于学书,我们免不了要和他算一笔经济账:录取一个“宏志班”学生,每年每人学校为其投入9000元,如果收一个择校生,每个学生每年要向学校交纳学费7000元,算下来,每录取一名宏志生,学校可能就会少收入上万元。“但是我们不算经济账,教育是公益的事业,我们希望通过举办宏志班还教育本来的面目。”
承办“宏志班”,最终在社会价值上有所收获成了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追求。在实验中学采访,很多老师纷纷表示,希望宏志班可以给更多家庭贫困的学生开辟成人成才的成功之路,使更多的优秀贫困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弘扬重视知识、重视教育的社会风尚,从而带动社会各界来支持教育事业。同时,“宏志班”在一定意义上还体现了教育平等、体现着社会进步。
第一个“宏志爸爸”
到省实验中学采访前,省文明办秘书处副处长穆喜颖告诉我们,在全省开办“宏志班”的学校中,“宏志班”班主任都是女老师,“宏志班”已经有了8个“宏志妈妈”;省实验中学将产生第一个“宏志爸爸”。
“宏志爸爸”叫王洪军,即将担任2006级宏志班班主任。记者找到王洪军,他正忙着钻研《春风化雨润心田——西部开发助学工程高中宏志班班主任论文集》。“挺光荣,有压力,更要担负责任”,王老师这样看待即将担任的这项工作。
别看仅仅有5年教龄的王老师很年轻,却是学校里的业务骨干。谈及“宏志班”,王老师认为,“宏志班是个特殊的群体,要针对宏志班同学特殊的心理制定相应的班主任工作方案。这个班的学生可能不光要出成绩,重要的是让学生健康成长,成人成才。我会更有爱心,更细心、更耐心的和他们一起学习生活。”
众人拾柴火焰高
早在2004年,省实验中学就有承办宏志班的想法,随即向黑龙江省教育厅打了申请报告。今年终于被批准。学校随即动员各方力量开始为宏志班作各种准备。成立组织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宏志班”的各项工作;教学方面,选派优秀的老师担任宏志班的任课教师;生活上,“宏志班”的学生均在学校免费食宿,学校全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德育主任夏喜泉介绍说,学校早在3年前成立了爱心基金,资金主要来自于学校师生的捐款,用于资助一些家庭困难的学生。现在爱心基金将在帮助“宏志班”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爱心基金会将号召学校的师生、校友及社会知名人士共同献爱心,力争社会支持,弘扬宏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