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19日电 (记者 黄健) 第七届“民博会”已开幕,彩塑、刻剪纸、根雕、泥雕等30多个门类的绝活深深地吸引了市民。如何抓住民博会这一有利契机,开发和挖掘我省传统民间工艺的潜力?记者采访了哈尔滨市部分民间艺术家和文艺评论家。
在市场中寻求发展
多年从事民间民俗工作的专家们认为,民间艺术必须在市场中寻求自身的发展壮大。搞民间艺术最初为了自娱自乐,但随着社会的进步,逐渐变成了商品。
哈尔滨的民间艺术很早就进入市场了,曾畅销国内部分城市和地区。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比先进地区落后了。因此必须奋起直追,在开拓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上下工夫。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日益深入和广泛,西方国家对东方文化的探奇和借鉴日趋热门,国际贸易更好做、更方便、更自由,这为民间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平台,使民间民俗艺术品走向国际市场。
要不断注入新活力
民俗专家说,民间艺术也要不断创新,要把传统的技艺变为当代的美,还要与人民的生活形态相适应。这届民博会上就有人把木雕做成象棋的棋子,年轻人也争相购买,很受欢迎。再比如现在城市家庭装修不适应贴年画了,有展商在民博会上,把小幅年画镶在镜子里,非常精致,销路也好。总之,要适应当代人的审美情趣,就必须不断创新,有时需要把民间艺术的文化元素重新组合起来,形成新的面目。
专家们通过参观民博会认为,必须清醒地看到大多数民间艺人是守着独特的艺术,过着并不富裕的生活。许多地方获得“民间艺术之乡”的称号后并没有因此而增加收入。究其原因,民间艺术在发展中还存在以下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不注重包装工艺、不注重对外宣传、不注重整体形象等。民间艺术是土生土长的艺术,带有一定的原始性、传统性,这种淳朴的乡土风格很受外国人青睐。
“品牌”促进产业化
在采访中民俗民间艺术家们一致认为,打造民间艺术就要依靠民博会这样的“品牌”活动,以此为导向广泛展示与交流,加大民间艺术的宣传力度。同时指出,民博会让越来越多的艺术家看到了希望,对民间艺术产业化充满信心。专家们认为,趋同性的文化产品越来越没有市场,而民间文化作为特色文化,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具有人才和资源的优势,具有广大的受众基础,因此发展潜力是巨大的,通过努力必将成为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