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20日电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我省的县域经济经过几年来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经济总量小、财政实力弱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省委做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抓住了制约我省经济发展的‘牛鼻子’,标志着我省县域经济工作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日前,省财政厅厅长李继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要积极,由支持政府办企业向支持政府建环境转变,由资金支持为主向政策支持为主转变,由直接支持向间接支持转变,进一步发挥财政政策和资金的导向作用,全力支持我省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目标1:增强县级财政的自我造血功能,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目的。要积极发挥财政政策的导向作用,充分调动县(市)发展经济、培植财源的积极性
要进一步完善省对下转移支付制度。李继纯说,从2007年起,除国家和省有特殊政策外,继续实行省对县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额一定三年不变的政策,各县增收的财力全部自己支配,政策性以外的增支因素由各县自行消化。同时,要研究鼓励县(市)退出财政转移支付的奖励办法,本着“扶上马,送一程”的原则,在各县(市)转移支付一定三年政策到期后,继续以适当方式予以奖励性扶持,充分调动各县(市)发展县域经济、增加财政收入的积极性。
要进一步完善并落实财税激励政策,李继纯表示,在继续落实原有各项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财税优惠政策的基础上,从2006年起,实行提高税收返还比例政策;上划省级营业税超基数返还政策;对新建的中省级国有及国有控股电力企业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实行省与县分成政策;对改扩建的中省级国有及国有控股电力企业增值税留成部分,实行超基数部分省与县分成政策。加大政策落实力度,确保取得政策效应。
要进一步加大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政策扶持力度。李继纯说,除将国家给予的“三奖一补”转移支付资金全部分配到县以外省财政也要加大对县的投入力度,鼓励和促进各县(市)发展经济、增收节支。
目标2:项目是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和资金的导向作用,着力培育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创税能力强的骨干财源项目,不断扩大县域经济总量
立足于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积极会同有关部门整合财政专项资金,将资金向县域经济发展倾斜,按照“性质不改、渠道不变、突出重点、综合投入”的原则,通过整合技术改造、科技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化、外贸发展、旅游、农业产业化、绿色食品、农业综合开发、中小企业发展和重大项目前期资金等各类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骨干财源项目。通过利用开发银行贷款、前期费用补助和财政贴息等多种方式,支持县域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外贸加工区的基础设施和区域性中心市场建设,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和市场环境,实现产业发展与市场培育的“双轮”驱动。
目标3:资本、技术、人才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也是我省县域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要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进一步促进资本、技术和人才的集聚,充分发挥这些关键因素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李继纯说,今后要继续实行农业产业化项目招商引资财政扶持政策,对各县(市)依托资源优势从省外引进的农业产业化项目,省财政按照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额的一定比例给予扶持;认真落实财源建设招商引资奖励政策,对各县(市)从省外引进的具有可持续创税能力的财源项目,按照资本性投资额的一定比例给予奖励,用于补充招商引资费用的不足。
今后将进一步加强全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通过财政借款、利用国家开发银行贷款等方式,扩大全省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的资本金规模,将省级和市级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的资本金扩充到10亿元和15亿元,吸引社会性资金支持县域中小企业发展。 李继纯表示,设立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奖励资金,省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对为发展县域经济做出贡献的金融机构给予奖励,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县域中小企业的贷款投放力度;设立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优秀人才奖,省财政每年安排2500万元专项资金,奖励为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一线优秀人才,鼓励和支持农村科技、教育、卫生和投资领域的优秀人才在县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建设中建功立业。
目标4:强化推进落实是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组织保障。要继续深入抓好县级财源建设工作,与各地、各部门紧密配合,形成合力,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县级财政实力不断增强
“要继续把开展财源建设作为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下大力气抓好。”李继纯充满信心。他说,财政部门要认真研究制订省级财政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配套政策,修订完善《黑龙江省“十一五”财源建设发展规划》,加强对县(市)财源建设及县域经济工作的指导。建立经常性财源建设推进机制,加大工作指导和推进力度,帮助县(市)完善财源建设思路,考察论证财源项目,深入挖掘收入潜力,落实增收节支措施。进一步加强与党委组织部门的配合,强化财源建设工作考核,把财源建设工作的成效与领导干部的提拔使用挂起钩来,使那些懂经济、善管理、作风扎实、群众拥护、政绩突出的优秀领导干部得到提拔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