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23日电 今年,林口县面对降雨量比往年同期增加50%以上,农业灾害较重的严峻形势,采取多项有力措施,多轮驱动、双管齐下,努力确保农民受灾不减收,实现农村人均纯收入5160元,同比增长8%。
入汛以来,受低气压控制和倒槽影响,林口县先后发生四次较大强度降雨,造成了6621公顷耕地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到3571.1万元,影响了部分农民的生产生活。林口县委、县政府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全力抗灾自救,稳定了农村生产。气象部门24小时对天气进行监测,及时向雨区和乡镇通报气象信息,做到实时跟踪预报,把损失降到最低,多路并举,确保全县农村人均收入稳定增长。
县委、县政府针对受灾较重的青山乡,组织没有受灾村屯村民400余人,为受灾村屯排涝近4000亩,乡农技站在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到北安县调回早熟品种大豆,种植受灾耕地达10000余亩,乡党委又积极组织绝产地块家庭劳动力2300余人到沈煤集团务工,这些务工人员月工资平均达到3500元,保证了受灾村民正常生产生活;建堂乡灾情发生后,机关干部深入村屯帮助排涝,乡政府组织受灾村民在绝产地块补种饭豆6000余亩,青贮玉米2000余亩,早熟品种大豆6000余亩;刁翎镇在灾后派出10多名机关干部到鸡西、勃利、七台河等周边县市为村民联系秋白菜销路,全县近千亩秋白菜长势喜人,秋菜销路进了“保险箱”,受灾土地又成了农民“丰产田“。
为了提高农业的抵御自然风险能力,减少灾害发生,他们积极组织相关部门加大退耕还林力度,减少水土流失面积,积极筹措资金,增加防洪工程数量,从源头上杜绝洪涝灾害,投资700余万元对中小河流、水库治理改造,防险加固,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的抗风险能力;争取2500万元的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可使1700公顷低效农田改造成稳产良田,可新增耕地93公顷。由于前期林口县受到多雨、低温寡照的不良天气影响,县委、县政府组织农业“土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强化排涝敝墒措施,引导农民多产多镗,有效地防治病虫草害,确保农民增产增收。
此外,林口县还采取田灾损失田外补的“妙策良方”:劳务输出一直是林口农民致富的“金招牌”,组织农民在农闲时季节性输出一万余人,增加农民收入;抓住秋季收山的大好季节,组织农民上山采蘑菇、刨药材、采山果,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做到以副补主,以丰补歉,应收尽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