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24日电 题:高端平台再创辉煌
天高云淡,金风送爽。8月21日至23日,在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2006“中国—俄罗斯年”的活动项目之一——第一届中国·哈尔滨国际科技成果展交会、2006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俄科技合作论坛在这里举行。3天共组织专场项目推介会23场,签订了正式合同209项,意向性协议201项。这些项目的实施,对于进一步提升双方科研发展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哈科会”搭建对俄科技交流平台
记者在“哈科会”项目展示现场看到,每个展厅里都挤满了参会代表,他们都忙着与国外专家和企业界代表洽谈对接。
哈尔滨市科技局局长李凯英说,参会的专家大多数是来自国外重点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高新技术领域及前沿技术研究。因此,所有参展的项目均属于国际上最新的高科技成果和具有较强应用价值的先进适用技术。同时,为了办好这次展会,哈尔滨市有关部门于会前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征集的参展项目都是我省、哈尔滨市急需的技术项目。
国家科协副主席齐让表示,这次展会参展项目都很具体,能够迅速转化为产品,必将促进双方的科技发展。对哈尔滨、黑龙江乃至今后中俄两国科技进步、科技合作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哈尔滨对俄合作优势明显
哈尔滨是全国开展对俄科技合作的前沿,是中俄产业化合作项目投资的热点城市。像“三大动力”与俄方企业在电站设备方面的合作就具有先天优势。而哈尔滨作为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发展的重点城市,从50多年前开始就积累了丰富的对俄合作经验。因此,哈市大中型企业在技术体系上与俄罗斯有诸多相似之处,有利于开展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及合作开展后续创新。
科技部党组成员张景安说,哈尔滨在对俄科技合作方面具有3个优势:三大动力等“老工厂”,几十年来给国家生产了无数产品,同时也培养造就了一批优秀的企业家;哈尔滨拥有全国较集中的、从事中俄科技交流与合作的人才资源优势;哈尔滨具有浓郁的文化氛围,包容、多元的文化对科技创新具有重要影响。有了大工业的优势、人才的优势、文化的优势,哈尔滨将形成强劲的竞争力。
“国家年”背景下“哈科会”意义重大
张景安在“哈科会”开幕式上说,中俄两国元首作出互办“国家年”活动的决定,这是两国关系史上的创举,它使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决定把首届“哈科会”确定为“中国—俄罗斯年”国家级重大活动之一,目的就是突出“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这个主题,进一步拓宽和畅通国外先进技术向我国转移的渠道,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建设成为中国对俄合作的示范基地,服务、辐射全国的重要窗口和通道。
张景安表示,目前,中俄科技界、企业界相互缺乏了解是当前制约两国科技和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双方可相互举办专业性和专题性的展览、展示会和洽谈会,相互推荐,开拓市场,科技创新,将形成强大的市场推介力。
哈尔滨借“哈科会”腾飞
据了解,哈尔滨市政府已确定每年拨款1500万元作为对俄科技合作专项资金。省政府也确定,每年从产业化专项资金中拨款2400万元,用于支持对俄合作项目。同时,对展会期间成功对接、达成正式合作签约所形成的后继研发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将在安排攻关计划上予以优先支持;产业化合作项目予以优先列入对俄科技合作产业化计划,并优先享受入驻对俄合作产业园区等优惠政策;同时,对重大科技开发项目给予开发银行软贷款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