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调查显示:新农村建设“短腿”待“补长”
2006-08-25 13:14:20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王志云 谭迎春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8月25日电 日前,国家统计局黑龙江调查总队在我省13个地市25个县区、112个村,就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显示:虽然新农村建设取得很大成就,但仍存在诸多问题——

  基础设施建设快产业化经营效果显著

  近年我省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农村基础设施基本完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产业化经营拉动了农民收入和农业经济的同步增长。

  几年来,农村的交通状况有较大改观。据调查,96.4%的被调查村都已通车,其中66.1%的村出村道路为砂石路,13.4%是水泥路,只有14.3%是土路;水、电供应有所保证,从水源安全性看,43.7%的村民使用的是自来水,56.2%的村民使用的是井水。供电覆盖率达100%,其中92.9%的被调查村供电状态稳定;办学条件有所改善,83.9%的被调查村有小学校,在没有小学校的村中,有38.9%的村开通了送子车。平均每11个小学生拥有一名教师,57.1%%的村民表示对当地的教学条件满意,有83.6%的农民希望让子女升至大学及以上;农民就医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村办的集体和私人诊所是村民的主要就医场所,只有4.8%的被调查村没有诊所。农村合作医疗初步推广,35.9%的农民已参加了合作医疗,3.0%%即将参加;通讯较便捷。72.8%的家庭安装了固定电话,有56.8%的家庭拥有移动电话,2.9%的家庭配置了电脑;文化卫生设施有所增加,8.9%%的被调查村有科技文化站,13.4%%有图书室,有线电视安装率为48.4%。

  合作经营、规模经营等产业化经营方式在我省农村逐步开展,拉动了农民收入和农业经济的同步增长。调查显示,有12.32%的村子已经建立由政府组织或村民自发的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有5.54%的农户已经参加了这些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从收入上看,产业化经营给农户带来的好处已初露端倪:在参加了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户中,家庭人均年收入在3001~4000元的占32.3%,高于全省5.4个百分点;家庭人均年收入在4001~5000元的占11.3%,高于全省3.9个百分点;家庭人均年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占14.52%,高于全省7.4个百分点,参加农业合作组织的农户收入明显高于全省各段位的平均水平。参加合作组织的农户对产业化经营充满了信心,在参与调查的1120户农户中,仅有37.95%计划在未来一年内将扩大种植(养殖)规模;而参加了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户中,有56.45%%表示将扩大种植(养殖)规模。

  素质偏低意识差七条“短腿”待补长

  (一)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素质偏低是制约新农村发展的最大“短腿”。

  在参与本次调查的1120位农民中,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79.5%%,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占18.5%%,大专及大专文化程度以上仅占2%%。劳动力整体文化程度偏低,尤其是缺少高等教育人才,对推广农业科技、发展现代农业有一定阻碍。另外调查结果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劳动力缺乏学习意识,36.3%%的农民表示“不经常学习新的农业技能和科技知识”。在这部分“不经常学习”的农民中,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86.5%%,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占12%%,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5%%。

  (二)农村交通不便捷问题仍存在。还有3.6%%的被调查村不通车,通车的被调查村路况还多数为砂石路,土路也占相当比例。道路翻浆问题仍较突出,“村村通”工作仍很艰巨。

  (三)用水安全问题还没有解决到位。用上自来水的村民还不足一半,还有超一半的村民仍在饮用未经处理的井水及其它水,其安全性难以保障。

  (四)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突出。农村合作医疗没有全面推广,多数村级诊所缺少应有的医疗设备,条件简陋,药品不全,加之有些行医人员水平有限,甚至没有行医资格,村民只能在村诊所里看一看头疼脑热的小病,而不能从根本上为农民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五)农村教育资源还很匮乏。我省大部分乡村只有村办小学,而有初高中的村寥寥无几,子女求学仍需背井离乡,这无疑增加了农民额外的教育投入。此外,农村缺少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学水平不高导致许多孩子求学无望而弃学;许多学校教室简陋,设备不全,有些偏远地区的孩子们甚至在危房里读书上课,办学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

  (六)文化基础设施远远满足不了农民的实际需要。有图书室、科技文化展的村仅占被调查村的十分之一,使农民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渠道受到限制。据调查,有37%的农民要通过自学、外出学习等自发性方式学习新的技能知识,只有4%%的农民通过村科技活动站、村图书馆等渠道学习;农村文化生活单调乏味。据调查,94.5%的被访村民在业余时间里看电视,1.9%%看书报杂志,从事文体活动的仅占0.3%。

  (七)能源建设步伐缓慢。农村有许多可再生资源白白浪费,一方面缺乏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和节能意识,集约式的生产生活理念还没有形成。据调查,82.59%的家庭使用秸秆做饭,使用煤的占6.3%,木材占3.1%,煤气罐占6.34%,而使用新型能源的只占少数,使用沼气、太阳能的分别占0.09%,天然气占0.4%。另一方面还缺乏将废物转化为能源的技术和资金。

责任编辑:刘华